首页 > 造句

支离的造句(41个)

共有 41 个支离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的想法十分支离,很难理解。
  2. 支离的碎片散落一地。
  3. 故事讲得支离破碎,难以串联。
  4. 图纸内容支离,难以实施。
  5. 这些线索都很支离,无法直接判断。
  6. 信件内容支离,让人疑惑。
  7. 他的回答支离,很不连贯。
  8. 文章结构有些支离,看得费劲。
  9. 会议记录过于支离,整理很难。
  10. 报告写得支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
  11. 他感情支离,无法投入新生活。
  12. 支离的字句,很难理清思路。
  13. 目击证人的证词非常支离,破案更加困难。
  14. 这个计划内容支离,实施起来容易出现问题。
  15. 这些材料排列得很支离,查阅时相当麻烦。
  16. 受过打击后,他的内心变得异常支离
  17. 经过多年流离,他的记忆已经有些支离
  18. 小组讨论没有章法,成员各自为战,最终只形成了一份支离的方案。
  19. 信息收集不全,写出来的调查报告自然会显得支离而杂乱。
  20. 这个小说情节过于支离,读者很难找出其中的主线和重点。
  21. 由于受伤严重,他的思维变得极其支离,有些话语甚至让人听不懂。
  22. 长期的压力让他的生活变得支离,失去了原本的秩序和安排。
  23. 手稿因年代久远,许多内容已支离,只能凭残存字句猜测原意。
  24. 调研结果十分支离,缺乏统一标准,分析起来令人十分头疼。
  25. 诗歌翻译得支离破碎,原本的美感也因此消失殆尽。
  26. 会议发言各执一词,导致最后形成的决议非常支离,没有具体可行性。
  27. 当年那次意外分隔全家,使得亲情支离多年,每个人内心都留下了阴影。
  28. 情感上的伤害让他逐渐支离,时间也无法修复他曾经完整的内心世界。
  29. 由于资料收集来源分散,报告内容显得十分支离,对管理者帮助有限。
  30. 失去了至亲和朋友,他感到生活完全支离,时常沉浸在回忆的片段中。
  31. 由于分工不明确,项目成员各自完成了不同部分,最后成果极为支离
  32. 剧本结构松散,情节支离,观众很难在整部戏中找到主线和感情共鸣点。
  33. 那时候,他们的信念虽然坚定,但实际行动总是支离,难以形成合力。
  34. 回忆被时间湮没,支离的记忆片段在脑海中杂乱无章,不知该如何拼凑。
  35. 繁重的压力和持续的挫折令他逐渐支离,最后就连最亲密的朋友也难以理解他。
  36. 失去联系多年,等到重聚时,他们发现彼此间的感情变得支离,难以回到从前。
  37. 缺乏清晰目标的部门合作,只能得到支离的成果,难以对整体发展产生真正推动。
  38. 天灾人祸导致居民家园支离破碎,他们只能依靠彼此的温情重建未来生活。
  39. 这次学术讨论毫无中心,各方观点都很支离,最终没有任何有效结论。
  40. 企业战略不断调整,员工目标各自为战,致使整体方向支离,团队凝聚力大幅下降。
  41. 画卷残损不堪,原本细腻的描绘已支离,后人只能凭空想象它的完整模样。

支离的详细解释

支离(zhī lí)原指物体破碎分散的状态,形容事物零散不成整体。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其中提到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形容形体残缺却保全性命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支离多用于描述文字、语言或思想的破碎不连贯。比如支离破碎的表达,指说话或写作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这种用法延续了古代对分散残缺状态的描述,但更侧重表达层面的断裂感。

 

支离也可以形容记忆或画面的片段化。当回忆变得支离时,往往只剩下零星的片段,难以拼凑完整。这种用法突出了时间对记忆的切割作用,与物理上的破碎形成巧妙呼应。

支离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