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沧海一粟的近义词(39个)

共找到 39 个沧海一粟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比喻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与整体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常用来形容某事物在庞大背景下显得渺小。
  2.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形容非常稀少而珍贵的事物或人才,强调稀有性,与整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3. 冰山一角([bīng shān yī jiǎo]):比喻事物显露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部分,常用来说明表面与整体的巨大差距。
  4.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形容只看到眼前小事物而忽略了大局,强调视野狭窄,未能全面看待问题。
  5.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比喻力量或资源微薄,无法解决巨大的问题,凸显微小与庞大的对比。
  6. 微乎其微([wēi hū qí wēi]):形容数量或影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常用来描述某事物在整体中的渺小程度。
  7. 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指很小的一块地方,常用以形容范围或影响的局限性,与广阔整体形成对比。
  8. 一孔之见([yī kǒng zhī jiàn]):比喻狭隘的见解或看法,仅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无法全面了解整体情况。
  9. 一得之见([yī dé zhī jiàn]):指个人浅薄或片面的见解,强调其局限性,与全面认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10.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比喻事物的片段或局部,无法展现全貌,常用来形容了解或掌握的不完整性。
  11.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指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仅知晓一小部分,强调认识的局限。
  12. 一斑窥豹([yī bān kuī bào]):通过一小部分去推测整体,常带有片面性,强调了解的不完整和局限。
  13. 一己之见([yī jǐ zhī jiàn]):指个人狭窄的看法或意见,强调主观性和局限性,与全面观点形成对比。
  14. 一隅之见([yī yú zhī jiàn]):形容见解或看法局限于一小部分,未能全面看待问题,凸显视野的狭窄。
  15. 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比喻做事缺乏恒心,进展微小而成效不大,强调努力的微薄与目标的遥远。
  16. 一文不值([yī wén bù zhí]):形容某事物毫无价值,极其微小甚至可以忽略,常用于贬义评价。
  17.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比喻极其吝啬,连微小的事物也不愿给予,强调微小与整体的对比。
  18. 一木难支([yī mù nán zhī]):比喻单薄的力量难以支撑大局,强调个体在整体中的渺小与无力。
  19. 一叶蔽目([yī yè bì mù]):形容被小事物遮蔽视线,无法看到更大的局面,凸显视野的局限性。
  20. 一得之功([yī dé zhī gōng]):指微小的成就或收获,与整体目标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强调成就的局限。
  21. 一孔之窥([yī kǒng zhī kuī]):比喻从狭窄的角度观察事物,无法全面了解,强调认识的片面性。
  22. 一偏之见([yī piān zhī jiàn]):指片面或偏颇的看法,未能全面看待问题,凸显见解的局限性。
  23. 一叶之秋([yī yè zhī qiū]):通过一小部分事物预见整体变化,常用来形容从细微处洞察全局,但也暗示微小性。
  24. 一星半点([yī xīng bàn diǎn]):形容数量极少,微乎其微,常用来表示事物在整体中的渺小比例。
  25. 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原指洁净无尘,也可引申为微小到几乎没有影响,强调纯净或微不足道。
  26. 一芥之微([yī jiè zhī wēi]):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如同芥子一般,常用来形容在整体中的微不足道。
  27. 一介之微([yī jiè zhī wēi]):形容地位或力量极其卑微,与整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强调渺小性。
  28. 一毫之差([yī háo zhī chà]):指极小的差距或差别,强调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但也可能影响整体。
  29. 一线之隔([yī xiàn zhī gé]):形容差距极小,仅有一线之差,常用来表示微小的区分或界限。
  30. 一瞬之间([yī shùn zhī jiān]):指极短的时间,微小到几乎察觉不到,常用来形容时间上的短暂与渺小。
  31. 一息尚存([yī xī shàng cún]):形容生命或希望仅剩微小部分,强调在整体消逝中的微弱存在。
  32. 一隙之光([yī xì zhī guāng]):比喻微弱的光线或希望,极其渺小但仍有存在感,常用于形容微小曙光。
  33. 一尘之微([yī chén zhī wēi]):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如同尘埃一般,常用来比喻在整体中的微不足道。
  34. 一粟之微([yī sù zhī wēi]):比喻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如同米粒一般,与庞大整体形成鲜明对比。
  35.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形容事物或影响极其渺小,不值得一提,常用来表示与整体的巨大差距。
  36. 渺乎其小([miǎo hū qí xiǎo]):形容极其渺小,几乎可以忽略,常用来比喻某事物在广阔背景下的微小性。
  37. 细如微尘([xì rú wēi chén]):形容事物小到如同尘埃一般,强调其在整体中的微小与不显眼。
  38. 小巫见大巫([xiǎo wū jiàn dà wū]):比喻小的与大的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常用来形容能力或影响的巨大差距。
  39. 小中见大([xiǎo zhōng jiàn dà]):从微小的事物中窥见更大的整体,常用来形容以小见大的智慧,但也暗示微小性。

沧海一粟的详细解释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原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一粟。字面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存在。

 

从意象上看,沧海一粟通过浩瀚海洋与微小谷粒的强烈对比,生动展现了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感。这种对比既包含空间维度上沧海无垠与粟米细微的悬殊,也暗含时间维度上永恒与刹那的对照。

 

在实际使用中,沧海一粟常用来表达三层含义:强调个体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形容事物在整体中所占比例极小;或用于自谦,表示个人成就的渺小。比如在描述人类知识总量时,可以说个人掌握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个成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既承认个体的有限性,又通过融入宏大背景获得超越性感悟。其精妙的意象组合使沧海一粟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经典表达。

沧海一粟的出处

沧海一粟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