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攻击的近义词(40个)

共找到 40 个攻击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抨击([pēng jī]):指用言辞或行动对某事物或人进行强烈的批评或指责,常带有揭露缺点或错误的目的。
  2. 打击([dǎ jī]):指对目标进行压制或伤害,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或舆论上的压制。
  3. 冲击([chōng jī]):指对某事物或目标施加强烈的力量或影响,试图破坏或改变其状态。
  4. 进犯([jìn fàn]):指主动侵犯他人的领地、权益或领域,常用于军事或冲突场景。
  5. 侵犯([qīn fàn]):指非法或不正当的干涉、侵害他人的权利或利益。
  6. 袭扰([xí rǎo]):指以突然或持续的方式干扰、侵扰他人,使其不安或受损。
  7. 突袭([tū xí]):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发起快速行动,常带有出其不意的特点。
  8. 侵袭([qīn xí]):指对某一区域或对象进行侵入和破坏,常用于描述敌对行为。
  9. 讨伐([tǎo fá]):指对某方进行武力征讨或严厉声讨,通常带有正义或惩罚的意味。
  10. 征讨([zhēng tǎo]):指通过武力或行动对某一方进行压制或惩治,多用于历史或军事语境。
  11. 炮轰([pào hōng]):原指用炮火进行猛烈轰击,引申为用言辞或行动进行激烈批评。
  12. 痛斥([tòng chì]):指用严厉的言辞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强烈指责或批评。
  13. 非难([fēi nàn]):指对某人或某事提出批评或责难,表达不满或反对。
  14. 责难([zé nàn]):指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指责或批评,常带有追问责任的含义。
  15. 谴责([qiǎn zé]):指对错误行为或不当言行公开表示不满和批评。
  16. 诘责([jié zé]):指严厉地质问和责备,多用于对不当行为的追究。
  17. 批驳([pī bó]):指对某种观点或行为进行批评和反驳,指出其错误或不足。
  18. 斥责([chì zé]):指用严厉的言辞责备或批评某人,常带有训斥的语气。
  19. 指责([zhǐ zé]):指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当行为或错误进行批评或指摘。
  20. 责骂([zé mà]):指用严厉的语言责备或批评某人,多带有情绪化的表达。
  21. 呵斥([hē chì]):指大声训斥或责备,常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训诫。
  22. 侵略([qīn lüè]):指通过武力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国领土或主权。
  23. 进击([jìn jī]):指主动向目标发起行动,多用于描述战斗或竞争中的积极姿态。
  24. 突击([tū jī]):指以迅猛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快速行动,常用于军事或紧急任务。
  25. 冲锋([chōng fēng]):指在战斗中勇猛地向前冲杀,也可比喻全力以赴地应对挑战。
  26. 强攻([qiáng gōng]):指以强大的力量或手段对目标进行正面突破或压制。
  27. 猛攻([měng gōng]):指以迅猛的势头对目标进行持续而有力的行动。
  28. 围剿([wéi jiǎo]):指从多方包围并试图消灭或压制目标,常用于军事行动。
  29. 扑击([pū jī]):指迅速而有力地对目标进行冲击或压制,多用于具体行动描述。
  30. 痛击([tòng jī]):指对目标给予沉重的一击,常带有惩罚或报复的意味。
  31. 反击([fǎn jī]):指在受到压制或挑衅后进行回击或反制,多用于防御后的主动行为。
  32. 还击([huán jī]):指在受到侵害后进行反制或报复,常带有以牙还牙的含义。
  33. 伏击([fú jī]):指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对目标进行突然行动,常用于战术描述。
  34. 狙击([jū jī]):指从隐蔽位置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多用于军事或暗中行动。
  35. 轰击([hōng jī]):指用重型武器或强烈手段对目标进行猛烈压制。
  36. 攻打([gōng dǎ]):指对某一目标或地点进行主动的武力行动,试图占领或摧毁。
  37. 攻取([gōng qǔ]):指通过行动夺取某一目标或地点,多用于战略性描述。
  38. 攻占([gōng zhàn]):指通过力量夺取并控制某一区域或目标。
  39. 攻克([gōng kè]):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夺取目标或解决问题。
  40. 攻陷([gōng xiàn]):指通过行动使目标失守或被控制,常用于城池或阵地的描述。

攻击的详细解释

攻击(gōng jī)通常指主动发起进攻或打击行为,既可用于物理层面的武力冲突,也可用于抽象层面的言语或精神伤害。在军事领域,攻击意味着组织兵力对敌方实施打击;在网络领域,则指通过技术手段入侵系统或破坏数据。

 

从行为动机看,攻击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可能是为了夺取资源、削弱对手或自我防卫。动物界的攻击行为多源于领地争夺或生存竞争,而人类的攻击行为则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和心理机制。

 

语言中的攻击表现为尖锐的批评或侮辱性言辞,这类行为容易引发矛盾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攻击可能以隐蔽形式存在,比如冷暴力或精神打压,其伤害程度不亚于直接的物理攻击

攻击的出处

攻击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