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圣明的反义词(28个)

共找到 28 个圣明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愚昧([yú mèi]):指缺乏智慧和判断力,思想糊涂而不明事理,常用来形容无知或不辨是非的状态。
  2. 昏庸([hūn yōng]):形容人缺乏洞察力和决断能力,处事糊涂且不称职,多用于评价领导或决策者的无能。
  3. 无知([wú zhī]):表示对事物缺乏了解或认识,表现出不学无术或不明真相的情况。
  4. 糊涂([hú tú]):指头脑不清醒,缺乏清晰的判断,常常在做事或思考时显得混乱。
  5. 愚蠢([yú chǔn]):形容人缺乏智慧,行为或想法显得笨拙、不明智,常带有贬义。
  6. 暗昧([àn mèi]):指思想或行为不光明正大,缺乏透彻的认识,常隐含不明事理的意思。
  7. 蒙昧([méng mèi]):指处于无知或不开化的状态,缺乏文化或知识的启迪。
  8. 鲁莽([lǔ mǎng]):形容做事欠缺深思熟虑,行为草率而不周全,缺乏明智的判断。
  9. 浅薄([qiǎn báo]):指知识或见识不足,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10. 短视([duǎn shì]):指目光狭隘,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规划,缺乏远见。
  11. 愚钝([yú dùn]):形容人反应迟钝,缺乏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12. 迟钝([chí dùn]):指思维或反应不灵敏,缺乏快速而准确的理解力。
  13. 盲目([máng mù]):形容做事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14. 无能([wú néng]):指缺乏能力或才干,无法胜任职责或做出明智的决策。
  15. 平庸([píng yōng]):形容人或事缺乏突出之处,表现普通而没有卓越的见识或能力。
  16. 拙劣([zhuō liè]):指能力低下,表现笨拙或不佳,缺乏高超的智慧或技巧。
  17. 粗陋([cū lòu]):指知识或见解粗浅而简陋,缺乏精深和透彻的认识。
  18. 浅陋([qiǎn lòu]):形容见识或学识不深,缺乏广博和深刻的理解。
  19. 愚鲁([yú lǔ]):指人笨拙而缺乏智慧,行为或思想显得粗笨而不精明。
  20. 呆滞([dāi zhì]):形容思维或反应不灵活,显得木讷而缺乏敏捷的洞察力。
  21. 昏聩([hūn kuì]):指人年老或能力衰退,头脑不清醒,缺乏明智的判断,多用于贬义。
  22. 愚拙([yú zhuō]):形容人笨拙而缺乏智慧,处理问题时显得不灵活。
  23. 昏暗([hūn àn]):比喻思想或见解不清晰,缺乏光明和透彻的认识。
  24. 无识([wú shí]):指缺乏见识和学识,无法正确理解或判断事物。
  25. 浅见([qiǎn jiàn]):指见解肤浅,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认识。
  26. 偏狭([piān xiá]):形容思想狭隘,缺乏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判断力。
  27.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强调对事物一无所知,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8. 昏庸无道([hūn yōng wú dào]):形容人既缺乏能力又没有正确的原则,常用于批评不称职的领导者。

圣明的详细解释

圣明(shèng míng)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文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君主或统治者英明睿智、德才兼备。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指品德高尚、智慧超凡,则表示明智、洞察事理。

 

在古代文献中,圣明常被用来称颂帝王或贤明的统治者。例如,臣子们会用圣明来赞美君主的治国才能和仁德之心。这种用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理想统治者的期待,即兼具道德修养与政治智慧。

 

随着时代发展,圣明的用法也有所扩展。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偶尔会被用来形容某些具有非凡智慧或做出英明决策的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圣明带有浓厚的古典色彩,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圣明的出处

圣明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