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拗口的造句(42个)

共有 42 个拗口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这句话有点拗口,说起来不太流畅。
  2. 他的发音很拗口,我听不懂。
  3. 这样的词汇太拗口了。
  4. 大家觉得这句话很拗口
  5. 这些拗口的词很难念。
  6. 这种拗口的句子常常考验口才。
  7. 拗口的名字总让人记不住。
  8. 我们绕口令很拗口,经常说错。
  9. 这首诗内容拗口,孩子难以背诵。
  10. 刚学汉语的人常觉得发音很拗口
  11. 这段台词很拗口,演员排练多次。
  12. 这是一个拗口的外语词组。
  13. 他把拗口的词汇练习得很熟练。
  14. 我发现一些专业术语非常拗口很难念。
  15. 新学的成语有点拗口,大家都读不顺。
  16. 这个罕见的人名字拗口得让人笑出声。
  17. 那个绕口令真的很拗口,反复练习也容易出错。
  18. 她读拗口的文章时,总会被卡住好几次。
  19. 拗口的短语给学生们增加了学习压力。
  20. 上课时,老师特意选了一些拗口的例句考大家。
  21. 面对这么拗口的词,每个人都要慢慢适应和记忆。
  22. 有些地方方言特别拗口,外地人很难模仿出来。
  23. 即使老师慢慢讲解,这个拗口的新名词仍然难懂。
  24. 面对生僻又拗口的术语,他只能边查资料边记忆。
  25. 人名一旦生僻且拗口,就很难被别人记住和正确称呼。
  26. 拗口的外来语常会让初学者感到无从下口,极易出错。
  27. 那段古文不仅生僻,读音拗口,而且句式复杂,朗读很有难度。
  28. 每当遇到拗口的句子,她会专门花时间反复朗读,直到能流畅说出。
  29. 刚入学时,语文老师特别强调要注意把拗口的成语读顺,不然容易出错。
  30. 考试时遇到拗口的长句子,他总会慢下来,一字一句地念,以免口误。
  31. 这些拗口的化学专业术语,连年纪大的专家也需要额外练习,才能顺畅读出。
  32. 每次背那些拗口的唐诗宋词,总要分行断句,慢慢品味语感后才能琅琅上口。
  33. 班主任布置的朗诵作业里包含了非常拗口的段落,很多同学在家苦练多遍才过关。
  34. 这本书的介绍词句不仅生僻还特别拗口,普通读者读起来会有很大困难,需要不停查词典。
  35. 公司新推出的品牌名字既长又拗口,大家在会议上练习了半天,也没法做到不磕巴。
  36. 这些拗口的科学术语一长串,连老师讲起来都会不小心读错,让人不得不佩服它的难度。
  37. 对普通话不太熟练的同学来说,这些又长又拗口的古诗文,光是流畅地读出来就很考验基本功。
  38. 采访时,他要念出一连串拗口的外国人名和地名,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气氛变得又紧张又好笑。
  39. 绕口令虽然内容简单,可一旦拗口起来,连普通话标准的同学都要反复试读,最后才敢在班上表演。
  40. 课程讲义中出现的拗口学术专用语实在让人头疼,每当朗读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慢下来,一起认真琢磨发音。
  41.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字数多、词汇生僻又特别拗口的古文段落,每次都要逐个拆解才能顺利朗读或背诵。
  42. 那个演讲稿的结尾句不仅冗长拗口,还夹杂着几个难发音的外来词,演讲者练了好几天才能完整地念出来。

拗口的详细解释

拗口(ào kǒu)指发音不顺口、读起来不流畅的词语或句子。这类表达往往因为音节组合生硬、声调搭配不当,导致人们在朗读时感到别扭困难。

 

汉语中的拗口现象通常出现在多音字连用、同声调字密集或辅音韵母搭配不协调的情况下。比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类绕口令,就是通过刻意制造拗口效果来训练发音技巧的典型例子。

 

在日常交流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拗口的表达方式。好的语言表达应该自然流畅,让听者能够轻松理解。不过在某些文学创作中,作者会故意运用拗口手法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拗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