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不求甚解的造句(40个)

共有 40 个不求甚解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总是读书不求甚解
  2. 学习切勿不求甚解
  3. 不求甚解,提升有限。
  4. 别一味不求甚解
  5. 读书不能不求甚解
  6. 他对新知识不求甚解
  7. 不求甚解,易流于表面。
  8. 遇事不宜不求甚解
  9. 上课时,他常常不求甚解,只图听懂表面内容。
  10. 有些学生总是喜欢不求甚解地做作业,导致基础不牢。
  11.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知识很容易遗忘。
  12. 不求甚解的态度,往往让人难以掌握学习的核心内容。
  13. 学习时不应该不求甚解,否则只会停留在表面功夫。
  14. 他对于难题总是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一直提升缓慢。
  15. 读书如果不求甚解,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深刻道理。
  16. 有些同学做题只求数量,不求甚解,最终收获很少。
  17. 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扎实,不要对什么都不求甚解
  18. 如果只是敷衍了事、不求甚解,怎么可能有大的进步?
  19. 许多人在面对新知识时,总喜欢不求甚解,结果一知半解。
  20. 对于复杂的问题,他总是选择不求甚解,因此常常出现纰漏。
  21. 考试时,他发现之前不求甚解的地方成为自己的软肋,非常后悔。
  22. 哪怕遇到难懂的地方,也不能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随便应付过去。
  23. 许多学生觉得课文难懂,便不求甚解,结果错失了理解的机会。
  24. 工作中若不求甚解,总会有遗漏,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25. 做学问要深入思考,而不是不求甚解地一带而过,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26. 老师不建议同学们死记硬背,更反对不求甚解,那样不能真的掌握知识。
  27. 最近他在学习新技能时,因为不求甚解,最终对整体流程还是模糊不清。
  28. 团队成员在阅读项目资料时不求甚解,导致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29. 她常常为了赶进度,不求甚解地完成文献阅读,导致研究成果参考价值有限。
  30.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攻克难题,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不求甚解的浅层认知阶段。
  31. 小李在准备考试时,每次遇到不会的内容就跳过去,不求甚解,最后成绩不理想。
  32. 他习惯性地对不懂的问题不求甚解,这种做法使他长期无法突破学习的瓶颈。
  33. 不少人刚开始学习编程,只是照搬代码、不求甚解,等到遇到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
  34. 班级里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态度马虎,总是对老师讲解的难点不求甚解,成绩普遍偏低。
  35. 许多上班族为了完成任务,总只是表面上把事情做完,不求甚解,结果常常出错被领导批评。
  36. 每当父母问起学习情况时,他总解释说都懂了,其实很多地方都不求甚解需要再深入理解。
  37. 公司培训时,若大家只是例行公事、不求甚解,必然会影响企业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
  38.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如果总是停留在表面、不求甚解,那么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受到极大限制。
  39. 努力学习知识时,我们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不断深入钻研,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40. 读书讲究专注和钻研,绝不能抱着敷衍塞责、不求甚解的心态,否则收效甚微甚至误入歧途。

不求甚解的详细解释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原指读书时只领会大意,不刻意深究字句含义。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一句,本意是形容五柳先生读书时洒脱自然的态度。

 

随着语言演变,不求甚解逐渐衍生出略带贬义的用法。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批评学习或做事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钻研的精神。比如处理问题时敷衍了事,或者对知识浅尝辄止,都可以用不求甚解来形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求甚解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呈现中性或消极色彩。陶渊明原意是推崇超脱的阅读方式,而当代使用时更强调对钻研态度的否定。这个成语生动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长河中意义的流变。

不求甚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