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公私的反义词(32个)

共找到 32 个公私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是非([shì fēi]):指对与错、正确与错误的区分,与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对立形成对比,常用于道德或判断的语境。
  2. 正邪([zhèng xié]):指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体现了价值判断上的两极,与公共和私人利益的对立有一定关联。
  3. 黑白([hēi bái]):指颜色上的对立,也常用来比喻是非或对错,与区分公共和个人事务的语义有相通之处。
  4. 善恶([shàn è]):指善良与邪恶的对立,常用于道德评判,与公共利益和个人私利的对立有相似含义。
  5. 利弊([lì bì]):指利益和弊端的对比,与公共和个人得失的区分有一定的语义联系。
  6. 得失([dé shī]):指获得与失去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利益的权衡有一定的相关性。
  7. 荣辱([róng rǔ]):指荣耀与耻辱的对立,常用于评价个人或集体的价值,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区分有联系。
  8. 高低([gāo dī]):指地位或水平上的差异,与公共和个人身份的对比有一定的语义关联。
  9. 优劣([yōu liè]):指好坏或优缺点之间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评判的标准有相通之处。
  10. 曲直([qǔ zhí]):指弯曲与笔直,也常比喻是非对错,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判断有一定联系。
  11. 真假([zhēn jiǎ]):指真实与虚假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透明度或真实性有语义关联。
  12. 美丑([měi chǒu]):指美丽与丑陋的对立,也可用于比喻好坏,与公共和个人价值的评判有一定联系。
  13. 贵贱([guì jiàn]):指价值高低或地位尊卑,与公共和个人身份地位的对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14. 上下([shàng xià]):指位置的高低或等级差别,与公共和个人事务中的层级关系有语义联系。
  15. 前后([qián hòu]):指时间或位置上的先后,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优先级或顺序有一定关联。
  16. 大小([dà xiǎo]):指规模或程度上的差异,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重要性或范围有一定的对比性。
  17. 远近([yuǎn jìn]):指距离上的差别,也可比喻关系的亲疏,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亲密程度有语义联系。
  18. 强弱([qiáng ruò]):指力量或能力上的对比,与公共和个人事务中的主导性或从属性有一定关联。
  19. 轻重([qīng zhòng]):指重量或重要性上的差异,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优先级有语义上的相通。
  20. 缓急([huǎn jí]):指事情的紧急程度,与公共和个人事务处理的优先顺序有一定的相关性。
  21. 难易([nán yì]):指难度的差别,与公共和个人事务处理中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2. 多少([duō shǎo]):指数量上的差异,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资源分配或关注度有语义关联。
  23. 好坏([hǎo huài]):指品质或结果上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联系。
  24. 成败([chéng bài]):指成功与失败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结果评判有语义上的相通。
  25. 吉凶([jí xiōng]):指好运与厄运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运势或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26. 进退([jìn tuì]):指前进与后退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中的决策方向有语义联系。
  27. 开闭([kāi bì]):指开放与关闭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透明度或封闭性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8. 动静([dòng jìng]):指活动与静止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活跃度或状态有语义关联。
  29. 虚实([xū shí]):指空虚与充实的对立,也可比喻真实与虚假,与公共和个人事务的实质性有联系。
  30. 内外([nèi wài]):指内部与外部的对立,与公共和个人领域的划分有一定的语义相关性。
  31. 个人利益([gè rén lì yì]):指个体所追求的私利,与公共事务的整体性形成对比,强调个体得失。
  32. 集体利益([jí tǐ lì yì]):指群体或整体的福祉,与个人私利形成对立,强调共同目标。

公私的详细解释

公私(gōng s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代表公共的公和代表私人的私组合而成。这个词通常用来区分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的界限,或者指代涉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同领域。

 

在传统语境中,公私概念常出现在伦理道德讨论中。儒家思想强调公私分明,认为君子应当先公后私。这种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要求个人在集体利益面前适当克制私欲。

 

现代社会中,公私的划分更为复杂。法律体系通过物权法、行政法等明确界定公私财产的权属关系。职场伦理则要求员工区分公私时间,避免将私人事务带入工作场景。这种区分既保障了社会秩序,也维护了个体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公私界限并非绝对。某些情况下需要平衡二者关系,比如公共政策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尊重私人权益。这种动态平衡体现着社会治理的智慧。

公私的出处

公私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