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物质的反义词(33个)

共找到 33 个物质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精神([jīng shén]):指人的思想、意识或心理状态,与有形的东西相对,通常用来描述内在的、非实体的特质。
  2. 灵魂([líng hún]):指人的内在本质或非物质的存在,常用于形容思想或情感的核心部分。
  3. 意识([yì shì]):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感知能力,通常与有形的实体形成对比。
  4. 思想([sī xiǎng]):指人的理性思维和观念体系,与具体实物相对,偏重于抽象层面。
  5. 理念([lǐ niàn]):指抽象的观念或指导原则,通常不具备具体的形态。
  6. 观念([guān niàn]):指对事物的看法或想法,属于抽象范畴,与有形之物形成对比。
  7. 心智([xīn zhì]):指人的思维能力和心理活动,侧重于非实体的内在特质。
  8. 情感([qíng gǎn]):指人的感情和情绪状态,通常与具体实物无关。
  9. 意志([yì zhì]):指人的决心和内心驱动力,属于非实体的心理范畴。
  10. 信仰([xìn yǎng]):指人对某种信念或价值的坚持,属于抽象的内心活动。
  11. 信念([xìn niàn]):指内心坚定的想法或信条,与具体实物形成对比。
  12. 道德([dào dé]):指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属于抽象的伦理范畴。
  13. 文化([wén huà]):指人类社会中非实体的传统、观念和习俗,与有形之物相对。
  14. 知识([zhī shì]):指通过学习获得的认知和信息,属于抽象的领域。
  15. 智慧([zhì huì]):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侧重于非实体的思维特质。
  16. 理性([lǐ xìng]):指基于逻辑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与具体实物无关。
  17. 感性([gǎn xìng]):指基于情感和直觉的认知方式,属于内在的心理活动。
  18. 内心([nèi xīn]):指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与外在的有形之物形成对比。
  19. 心理([xīn lǐ]):指人的精神活动和情感状态,属于非实体的范畴。
  20. 情怀([qíng huái]):指人的情感和胸怀,侧重于内在的、非实体的感受。
  21. 风气([fēng qì]):指社会或群体的精神氛围,属于抽象的文化特质。
  22. 气质([qì zhì]):指人的内在特质和个性,更多与精神层面相关。
  23. 人格([rén gé]):指个体的性格和道德品质,属于非实体的特质。
  24. 品格([pǐn gé]):指人的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与有形之物无关。
  25. 修养([xiū yǎng]):指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素质,属于抽象的领域。
  26. 境界([jìng jiè]):指人的思想高度或精神层次,与具体实物形成对比。
  27. 情操([qíng cāo]):指人的高尚情趣和道德情怀,属于内在的特质。
  28. 胸怀([xiōng huái]):指人的气度和内心世界,侧重于非实体的精神层面。
  29. 气度([qì dù]):指人的精神风范和内在格局,与有形之物相对。
  30. 情义([qíng yì]):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道义,属于抽象的情感范畴。
  31. 灵性([líng xìng]):指人的内在感知力和精神特质,与具体实物无关。
  32. 神韵([shén yùn]):指事物或人所展现的内在魅力和精神风貌。
  33. 风骨([fēng gǔ]):指人的精神气节和内在品质,属于非实体的特质。

物质的详细解释

物质(wù zhì)是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概念,指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从物理学角度看,物质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通过感官或仪器被观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而非相反。这种观点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常指具体的物品或财富。比如我们会说物质生活,指的就是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条件。这种用法更侧重物质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化学领域对物质的定义更为精确,指具有特定化学组成的纯净物。元素、化合物等都属于化学物质,它们由原子或分子构成,具有确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出处

物质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