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避重就轻的造句(42个)

共有 42 个避重就轻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讲话总是避重就轻
  2. 别再避重就轻地回答我。
  3. 面对问题不能避重就轻
  4. 她一再避重就轻,不正面答复。
  5. 遇到难题时不能避重就轻
  6. 你回答得有些避重就轻了。
  7. 领导批评他总是避重就轻
  8. 记者提问时,他却避重就轻了。
  9. 请别避重就轻地解释责任问题。
  10. 我们要直面矛盾,别再避重就轻
  11. 小李每次讨论都试图避重就轻
  12. 关于事故原因,他又避重就轻了几句。
  13. 对于争议性话题,他往往选择避重就轻
  14. 她巧妙地避重就轻,把重点问题绕了过去。
  15. 应对棘手的问题时,他习惯性地避重就轻
  16. 每当谈及自己的错误,他总是避重就轻
  17. 他擅长用避重就轻的方式逃避自己的过失。
  18. 面试时,部分考生会有意避重就轻,避开复杂问题。
  19. 对家人的批评,他总是一带而过,避重就轻地回应。
  20. 在公众场合,他经常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来回避核心问题。
  21. 面对同事的质疑,他选择了避重就轻,转移了谈话的方向。
  22. 她回答得很巧妙,但也有些避重就轻,没有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
  23. 每当小组总结时,他总把矛盾模糊化,习惯用避重就轻的说辞应付过去。
  24. 谈到工作失误时,他总是用模糊的语言来避重就轻,回避真正的责任归属。
  25. 当家长追问成绩的时候,他不仅支支吾吾,甚至还避重就轻地谈起了老师评价。
  26. 对于同学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他选择避重就轻,刻意将话题引向了别的方向进行解释。
  27. 面对面试官提出的压力问题,他并没有正面作答,而是采用了避重就轻的答题策略。
  28. 在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总是能用避重就轻的方式,让大家暂时忘记争议的根本所在。
  29. 遇到难以解决的项目难题时,他习惯于避重就轻,表面上讨论却回避了实质深层问题。
  30. 公司年终总结会上,面对大家关心的工资调整问题,经理选择了避重就轻,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31. 对于媒体有关企业环保的提问,发言人注意措辞,始终避重就轻,意图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
  32. 同事讨论工作计划期间,他对挑战部分避重就轻,却对细枝末节津津乐道,掩盖了实际困难。
  33. 在答辩会上,她用精妙的语言避重就轻,对存在的主要不足只字不提,把注意力引向次要环节。
  34. 每次遇到棘手的社会现象时,他都会习惯性地避重就轻,用宽泛的理由来掩饰真实的矛盾和问题。
  35. 面对记者的连续追问,他先是避重就轻,谈论了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企图蒙混过关,最后仍未正面回答。
  36. 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时,主任对整体成绩大书特书,却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没有如实反映全部情况。
  37. 学校调查学生压力来源时,有的同学讲述时避重就轻,只说学习时间紧,却回避了自己自律性不足的问题。
  38. 员工在工作汇报时,不愿直面失败的原因,只对简单的流程问题大谈特谈,明显有避重就轻的倾向存在。
  39. 对于家长会提出的孩子成长困惑,老师选择了避重就轻,把话题转向了班级活动,未能解答家长真正的疑问。
  40. 有些公司面对负面新闻时,往往采用避重就轻的公关手法,只解释表面现象,而回避了公众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
  41. 在部门检查时,负责人采用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只报告了取得的成效,却没有主动作出对不足之处的说明和整改承诺。
  42. 每当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时,她总是试图以避重就轻的语气安抚大家,但这样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避重就轻的详细解释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指在处理问题时故意避开重要或困难的部分,而选择简单或次要的方面。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回避核心矛盾、专挑容易事项应付的行为方式,常带有消极的批评意味。

 

从字面理解,避重就轻中的重指繁难关键的部分,轻指简单次要的部分。这种处事态度可能源于畏难心理、能力不足,或是刻意回避矛盾。工作中避重就轻的表现包括:遇到难题就推诿拖延,汇报工作时夸大成绩掩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避重就轻与抓住重点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消极逃避,后者是主动突破。比如谈判时故意绕开核心条款属于避重就轻,而优先解决主要分歧则是高效策略。这个成语提醒我们,面对复杂事务时应当直击要害,而非在边缘问题上打转。

避重就轻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