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禁止的近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禁止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阻止([zǔ zhǐ]):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使某事无法进行或发生,常用于阻止不良行为或事件。
  2. 制止([zhì zhǐ]):指采取措施使某种行为或现象停止,多用于紧急情况或不当行为的干预。
  3. 遏制([è zhì]):指通过力量或手段控制、压住某种趋势或行为,防止其发展或扩大。
  4. 限制([xiàn zhì]):指在一定范围内设定界限,不允许超出,常用于规则或政策的制定。
  5. 约束([yuē shù]):指通过规范或规则对行为加以控制,使其符合特定要求或标准。
  6. 管制([guǎn zhì]):指通过管理或法规对某些活动或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常用于公共领域。
  7. 严禁([yán jìn]):指以严厉的态度或规定不准做某事,语气较强,带有强制性。
  8. 不准([bù zhǔn]):指明确表示不允许或不许可,常用于口头或书面指令。
  9. 不许([bù xǔ]):指以命令或规定的方式不让做某事,常用于日常交流或家庭教育。
  10. 遏止([è zhǐ]):指通过干预或手段使某种不良行为或现象停止,与遏制用法相近。
  11. 杜绝([dù jué]):指彻底断绝或防止某种现象或行为的发生,常用于根除问题。
  12. 封锁([fēng suǒ]):指切断通道或限制流动,常用于信息、物资或区域的控制。
  13. 查禁([chá jìn]):指通过调查和措施不准某些物品或行为存在,多用于非法事物。
  14. 禁绝([jìn jué]):指彻底不准某种行为或现象出现,带有强烈的强制意味。
  15. 取缔([qǔ dì]):指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取消或废除某些组织或活动。
  16. 抑止([yì zhǐ]):指压制或控制某种行为或情绪,使其无法发展或表现。
  17. 管控([guǎn kòng]):指通过管理和控制手段对某事或某领域进行规范和约束。
  18. 阻拦([zǔ lán]):指用行动或障碍物挡住,使人或事无法前进或进行。
  19. 阻挠([zǔ náo]):指通过干扰或设置障碍使某事难以顺利进行。
  20. 拦截([lán jié]):指中途挡住或截断,使人、物或信息无法继续前行。
  21. 限令([xiàn lìng]):指通过命令或规定设定界限,不允许超出或违反。
  22. 禁令([jìn lìng]):指正式发布的命令或规定,不准做某些事情。
  23. 戒严([jiè yán]):指在特定时期或地区采取严格措施,限制行动或活动。
  24. 封禁([fēng jìn]):指通过封闭或限制手段使某事物无法使用或接触。
  25. 锁闭([suǒ bì]):指通过封闭或锁定方式限制进入或使用,多用于具体场所。
  26. 遏抑([è yì]):指通过压制手段控制某种行为或现象,使其无法发展。
  27. 钳制([qián zhì]):指像用钳子夹住一样限制或控制,多用于思想或言论。
  28. 羁绊([jī bàn]):指束缚或牵制,使人或事无法自由行动或发展。
  29. 束缚([shù fù]):指限制自由,使人或事物受到约束,无法随意行动。
  30. 不允([bù yǔn]):指不予许可或同意,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31. 阻遏([zǔ è]):指通过阻碍或压制使某种行为或趋势无法继续。
  32. 不让([bù ràng]):指明确表示不许可,常用于口语化的表达。
  33. 禁锢([jìn gù]):指限制自由或思想,使其无法发挥或表达。
  34. 遏阻([è zǔ]):指通过阻挡或压制使某事无法进行,与阻遏相近。
  35. 不予([bù yǔ]):指不给予许可或支持,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

禁止的详细解释

禁止(jìn zhǐ)是一个汉语动词,表示不允许某种行为或活动的发生。这个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具有约束力的规定中,带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在法律条文或规章制度中,禁止往往意味着违反者将面临相应的处罚或制裁。比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就是通过明文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禁止与允许构成反义关系,它体现了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限制。这种限制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道德约束或公共利益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禁止的程度比劝阻或建议更为严厉,它代表着一种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要求。违反禁止性规定通常会带来明确的负面后果。

禁止的出处

禁止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