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推波助澜的反义词(33个)

共找到 33 个推波助澜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雪中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助,形容及时的关怀和支持,与助长形势的负面行为形成对比。
  2. 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形容以强大的力量扭转危急的局面,阻止事态恶化,体现积极的干预和拯救。
  3.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指纠正混乱的局面,使事物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带有平息动荡的正面意义。
  4.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比喻在危险的边缘及时停止错误的行为,避免进一步的恶果,强调及时止损。
  5.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指在走错路后及时醒悟并回到正确的方向,体现了改正错误的积极态度。
  6. 改邪归正([gǎi xié guī zhèng]):指放弃错误的道路,回归正途,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变。
  7. 回头是岸([huí tóu shì àn]):比喻及时放弃错误的行为,重新选择正确的道路,带有劝导和警示的意味。
  8. 弃暗投明([qì àn tóu míng]):指放弃错误的立场,转向正确的方向,形容觉悟和转变的积极行为。
  9. 正本清源([zhèng běn qīng yuán]):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混乱的根源,恢复事物本来的面貌。
  10. 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指将危险的局面转化为平安的状态,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11.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阻止不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12.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指在问题刚露苗头时就加以防范和制止,避免其发展成大患。
  13.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指在事情尚未发生前就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体现前瞻性和谨慎。
  14.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指在平安的时候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提前做好防范,避免问题扩大。
  15. 消弭祸患([xiāo mǐ huò huàn]):指消除潜在的灾难或祸端,防止事态恶化,带有积极的干预意味。
  16. 扑灭苗头([pū miè miáo tóu]):指在问题刚出现迹象时就迅速采取措施将其扼杀,避免进一步发展。
  17. 制止恶化([zhì zhǐ è huà]):指采取行动阻止事态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对局面的控制和改善。
  18. 扭转乾坤([niǔ zhuǎn qián kūn]):指通过努力彻底改变不利的局面,使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变。
  19. 平息风波([píng xī fēng bō]):指通过努力使动荡或争端得以平息,恢复平静和稳定。
  20. 安定人心([ān dìng rén xīn]):指通过措施使人们的情绪稳定下来,避免混乱或恐慌的加剧。
  21. 消除隐患([xiāo chú yǐn huàn]):指清除潜在的危险因素,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或爆发。
  22. 遏制势头([è zhì shì tóu]):指阻止某种不良趋势的蔓延或发展,控制其影响范围。
  23. 稳定局面([wěn dìng jú miàn]):指通过努力使动荡或不利的形势得以平稳,避免进一步的恶化。
  24. 化解危机([huà jiě wēi jī]):指通过智慧和行动消除危险的局面,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5. 止住颓势([zhǐ zhù tuí shì]):指阻止下降或恶化的趋势,使局面不再继续向坏的方向发展。
  26. 扭转颓势([niǔ zhuǎn tuí shì]):指通过努力改变不利的趋势,使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27. 挽回局面([wǎn huí jú miàn]):指通过行动扭转不利的形势,重新掌握主动权或改善现状。
  28. 防患未然([fáng huàn wèi rán]):指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预防,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29. 及时补救([jí shí bǔ jiù]):指在问题出现后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30. 纠正偏差([jiū zhèng piān chà]):指发现错误或偏离后及时加以改正,使事物回到正确的轨道。
  31. 避免恶果([bì miǎn è guǒ]):指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体现了对问题的预见和控制。
  32. 改善现状([gǎi shàn xiàn zhuàng]):指通过努力使当前不利的形势变得更好,避免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33. 遏止乱象([è zhǐ luàn xiàng]):指通过措施阻止混乱现象的扩散,恢复秩序和正常状态。

推波助澜的详细解释

推波助澜(tuī bō zhù lán)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动波浪、助长波澜。这个词语常用来比喻在某种形势或事态发展过程中,从旁加以鼓动、促使,使其扩大或加速发展。

 

从词源来看,推波助澜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原指在文学创作中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反而破坏了文章的自然之美。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多带有贬义色彩。

 

在实际使用中,推波助澜通常形容某些人或行为在不良事态中起到了加剧恶化的作用。比如在群体事件中煽风点火,在经济危机中制造恐慌,都可以说是推波助澜的行为。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为干预加速事态发展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推波助澜与雪中送炭等褒义词形成鲜明对比,它强调的是对负面现象的助推作用。在使用时要准确把握其感情色彩,避免误用在积极正面的语境中。

推波助澜的出处

推波助澜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