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刻舟求剑的反义词(33个)

共找到 33 个刻舟求剑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与时俱进([yǔ shí jù jìn]):指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2. 随机应变([suí jī yìng biàn]):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或行动,以应对不同的变化和挑战。
  3. 见机行事([jiàn jī xíng shì]):根据实际情况和时机来决定如何行动,强调灵活性和适时性。
  4. 因时制宜([yīn shí zhì yí]):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采取合适的措施,注重适应当下的具体条件。
  5. 顺势而为([shùn shì ér wéi]):顺应形势和趋势去行动,强调根据客观情况做出合适的决策。
  6.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突出灵活适应的特点。
  7. 审时度势([shěn shí duó shì]):仔细分析当前形势和局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8. 相机行事([xiàng jī xíng shì]):根据具体情况和时机来决定行动,强调适时而动的智慧。
  9. 因势利导([yīn shì lì dǎo]):顺应形势的发展,加以引导和利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0. 适时而动([shì shí ér dòng]):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强调抓住机会和灵活应对。
  11. 临机应变([lín jī yìng biàn]):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灵活处理问题。
  12. 通权达变([tōng quán dá biàn]):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善于根据情况做出变通。
  13. 因事制宜([yīn shì zhì yí]):根据具体事务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注重针对性与适应性。
  14. 见风使舵([jiàn fēng shǐ duò]):比喻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态度或做法,强调灵活性。
  15. 量体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比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强调因人因事而异。
  16. 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突出个性化。
  17. 对症下药([duì zhèng xià yào]):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
  18. 灵活机动([líng huó jī dòng]):形容做事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能够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策略。
  19. 变通处理([biàn tōng chǔ lǐ]):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常规方法,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
  20. 适可而止([shì kě ér zhǐ]):做事把握分寸,根据情况适时停止或调整,强调适度性。
  21. 随机而动([suí jī ér dòng]):根据具体情况和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突出灵活性与应变能力。
  22. 因需而变([yīn xū ér biàn]):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方法或策略,注重实用性。
  23. 因人而异([yīn rén ér yì]):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强调个性化的处理。
  24. 视情况定([shì qíng kuàng dìng]):根据具体情形来决定如何行动,突出因时因地的灵活性。
  25. 量力而行([liàng lì ér xíng]):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来做事,避免不切实际的行动。
  26. 审势而动([shěn shì ér dòng]):在充分分析形势后采取行动,强调根据客观条件做出决策。
  27. 因机而动([yīn jī ér dòng]):抓住时机采取行动,突出适时性和灵活应对的特点。
  28. 顺时而动([shùn shí ér dòng]):顺应时势采取相应的行动,强调与时代或环境保持一致。
  29. 适逢其会([shì féng qí huì]):在适当的时机参与或行动,强调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30. 因变而变([yīn biàn ér biàn]):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或行为,注重适应性。
  31. 因时而动([yīn shí ér dòng]):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行动,强调顺应环境和形势。
  32. 随机而变([suí jī ér biàn]):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做法,突出灵活性和应变力。
  33. 适时调整([shì shí tiáo zhěng]):在合适的时机对策略或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刻舟求剑的详细解释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是一个源自《吕氏春秋》的成语典故,用来讽刺那些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行为。

 

故事讲述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时,佩剑不慎落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声称等船靠岸后要从记号处下水寻剑。这个做法显然荒谬,因为船在移动而剑沉水底不动,刻下的记号早已失去意义。

 

刻舟求剑生动展现了用静止眼光看待变化事物的愚蠢。江水奔流、船只移动,却妄想通过固定记号找回失物,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注定徒劳无功。成语警示人们要懂得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

 

如今刻舟求剑常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懂变通的人。无论是处理问题还是制定策略,都需要考虑事物的发展变化,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

刻舟求剑的出处

刻舟求剑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