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无偏无党的反义词(47个)

共找到 47 个无偏无党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有偏有党([yǒu piān yǒu dǎng]):指在立场或态度上有所偏向,倾向于某一派别或团体,不够公正中立。
  2. 偏听偏信([piān tīng piān xìn]):形容只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或说法,缺乏全面的判断,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3.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指结成一派,排斥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派系偏见。
  4. 偏私不公([piān sī bù gōng]):指处事不公平,带有私心或偏向某一方的态度。
  5. 结党营私([jié dǎng yíng sī]):指拉帮结派,利用团体的力量谋取个人私利,缺乏公正。
  6. 偏袒一方([piān tǎn yī fāng]):指在处理问题时明显偏向某一方,不够客观公正。
  7. 拉帮结派([lā bāng jié pài]):指拉拢人形成小团体或派系,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
  8. 私心偏见([sī xīn piān jiàn]):指因个人私利或主观看法而产生不公正的态度或行为。
  9. 营私舞弊([yíng sī wǔ bì]):指利用职权或关系谋取私利,做出不公平或违规的行为。
  10. 偏颇不正([piān pō bù zhèng]):指态度或行为有所偏差,不够正直或公正。
  11. 结党作乱([jié dǎng zuò luàn]):指拉帮结伙,制造混乱或反对公正的秩序。
  12. 偏心偏意([piān xīn piān yì]):指内心有所偏向,处理事情时不够客观中立。
  13. 拉派结党([lā pài jié dǎng]):指拉拢人形成派系,表现出明显的团体倾向性。
  14. 不公不正([bù gōng bù zhèng]):指处事缺乏公平和正义,带有明显的倾向或私心。
  15. 偏向一方([piān xiàng yī fāng]):指在态度或行为上倾向于某一方,缺乏中立性。
  16. 结帮成派([jié bāng chéng pài]):指联合他人形成小团体或派系,表现出排他性和倾向性。
  17. 私心作祟([sī xīn zuò suì]):指因个人私利而影响判断,导致不公正的行为或态度。
  18. 偏见歧视([piān jiàn qí shì]):指因主观成见而对某些人或事产生不公平的看法或待遇。
  19. 结派谋私([jié pài móu sī]):指拉帮结伙,谋求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缺乏公正。
  20. 偏颇之见([piān pō zhī jiàn]):指带有偏差的看法或意见,不够客观全面。
  21. 党派之争([dǎng pài zhī zhēng]):指不同团体或派系之间的争斗,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和对立。
  22. 偏私之心([piān sī zhī xīn]):指内心存有偏向或私心,处理问题时不够公平。
  23. 结党谋利([jié dǎng móu lì]):指拉帮结伙以谋取利益,缺乏公正和中立的态度。
  24. 偏执一端([piān zhí yī duān]):指固执地坚持某一方面的观点或立场,缺乏全面性。
  25. 拉党结派([lā dǎng jié pài]):指拉拢他人形成派系或团体,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
  26. 偏颇之词([piān pō zhī cí]):指带有偏差或倾向性的言辞,不够客观公正。
  27. 结派争权([jié pài zhēng quán]):指拉帮结伙以争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团体倾向。
  28. 偏见之念([piān jiàn zhī niàn]):指内心存有成见或不公正的想法,影响客观判断。
  29. 党派之见([dǎng pài zhī jiàn]):指因所属团体或派系而产生的片面看法,缺乏中立性。
  30. 偏向之举([piān xiàng zhī jǔ]):指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一方的倾向,不够公正平衡。
  31. 结党乱政([jié dǎng luàn zhèng]):指拉帮结伙,干扰正常的治理或秩序,缺乏公正性。
  32. 偏心之举([piān xīn zhī jǔ]):指因内心偏向而做出的不公平行为或决定。
  33. 派系之争([pài xì zhī zhēng]):指不同派别或团体之间的争斗,表现出明显的对立和倾向。
  34. 偏颇之态([piān pō zhī tài]):指态度上有所偏差或倾向,不够中立客观。
  35. 结派乱事([jié pài luàn shì]):指拉帮结伙,制造混乱或不公平的事件。
  36. 偏私之念([piān sī zhī niàn]):指内心存有私心或偏向的想法,影响公正判断。
  37. 党同妒异([dǎng tóng dù yì]):指结成一派,嫉妒或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表现出明显的偏见。
  38. 偏袒之举([piān tǎn zhī jǔ]):指在行为上明显偏向某一方,缺乏公平性。
  39. 结党私利([jié dǎng sī lì]):指拉帮结伙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够公正。
  40. 偏见之举([piān jiàn zhī jǔ]):指因成见而做出的不公平或片面的行为。
  41. 偏心眼儿([piān xīn yǎn ér]):口语化表达,指对人或事有偏向,不够公平对待。
  42. 拉帮结伙([lā bāng jié huǒ]):指拉拢人形成小团体,带有明显的派系倾向和排他性。
  43. 有失公允([yǒu shī gōng yǔn]):指处理问题时不够公平合理,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44. 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指对一方厚待而对另一方冷淡,表现出明显的偏向。
  45. 偏重一方([piān zhòng yī fāng]):指在态度或资源分配上偏向某一方,缺乏平衡性。
  46. 不平不均([bù píng bù jūn]):指处理事情时不够公平,存在明显的偏向或不均。
  47. 偏颇不平([piān pō bù píng]):指态度或行为有所偏差,缺乏公平和平衡。

无偏无党的详细解释

无偏无党(wú piān wú dǎng)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容人处事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结党营私。这个词语通常用来赞美那些在政治、社会或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中立和公正的人。

 

从字面意思来看,无偏无党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无偏指的是没有偏颇,不偏向任何一方;无党则强调不参与任何党派或小团体,避免因私利而影响判断。两者结合,体现了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古代文献中,无偏无党常用于描述官员或士人的品格。例如,《尚书》中就有相关记载,强调为政者应当秉持公正,避免因个人情感或利益而影响决策。这种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尤其在需要公平公正的场合,如司法、管理等领域。

 

现代社会虽然党派和利益群体更加复杂,但无偏无党的精神依然值得推崇。它提醒人们,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公共事务,都应当以客观和公正为原则,避免因私废公。

无偏无党的出处

无偏无党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