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口诛笔伐的近义词(41个)

共找到 41 个口诛笔伐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痛斥责骂([tòng chì zé mà]):指严厉地批评和责备某人或某事,带有强烈的情绪表达。
  2. 猛烈抨击([měng liè pēng jī]):形容用激烈的言辞攻击或批评某人或某种行为。
  3. 尖锐批评([jiān ruì pī píng]):指用犀利的语言指出问题或错误,常带有深刻的洞察力。
  4. 严厉指责([yán lì zhǐ zé]):表示以严肃的态度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责备,语气较重。
  5. 强烈谴责([qiáng liè qiǎn zé]):指对某种不当行为或现象表示强烈的反对和责难。
  6. 无情揭露([wú qíng jiē lù]):指毫不留情地揭发或指出某人或某事的错误与问题。
  7. 激烈批判([jī liè pī pàn]):指以激烈的态度和言辞对某事或某人进行深刻的批评。
  8. 辛辣讽刺([xīn là fěng cì]):指用尖刻而深刻的语言嘲笑或批评某人或某事。
  9. 冷嘲热讽([lěng cháo rè fěng]):指用冷淡的态度嘲笑或用激烈的言辞讽刺某人。
  10. 严词驳斥([yán cí bó chì]):指用严厉的言辞反驳或批评某人的观点或行为。
  11. 义正辞严([yì zhèng cí yán]):指言辞严正,态度坚定地批评或指责不正当的行为。
  12. 大声疾呼([dà shēng jí hū]):指大声呼吁或批评某种现象,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13.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指毫不隐瞒地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批评意见。
  14.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指对某种错误或现象感到痛心并加以严厉批评。
  15. 慷慨陈词([kāng kǎi chén cí]):指情绪激昂地发表意见或批评,带有强烈的感染力。
  16. 针砭时弊([zhēn biān shí bì]):指像用针刺病灶一样,直指社会或时事的弊端。
  17. 切齿痛恨([qiè chǐ tòng hèn]):指对某事或某人极度憎恨,常伴有激烈的言辞责备。
  18. 怒斥不平([nù chì bù píng]):指对不公平的事情或行为表示愤怒并加以责骂。
  19. 痛加指责([tòng jiā zhǐ zé]):指对某事或某人加以严厉的批评,带有痛惜之情。
  20. 激烈反对([jī liè fǎn duì]):指用强烈的态度和言辞表示不同意或批评某事。
  21. 严正抗议([yán zhèng kàng yì]):指以严肃的态度对某事表示反对或批评,常用于正式场合。
  22. 大声斥责([dà shēng chì zé]):指用高亢的声音对某人或某事进行严厉的责备。
  23. 痛批恶行([tòng pī è xíng]):指对不良行为或现象进行强烈的批评和谴责。
  24.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指愤怒到无法抑制,常伴随激烈的批评言辞。
  25.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指因不平或不公而感到愤怒,常伴随严厉的责难。
  26. 鞭挞弊端([biān tà bì duān]):指像用鞭子抽打一样,严厉批评社会或个人的缺点。
  27. 痛斥不公([tòng chì bù gōng]):指对不公平的现象或行为进行强烈的批评和指责。
  28. 严词批评([yán cí pī píng]):指用严厉的言辞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批评和指正。
  29. 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g shāo]):指内心充满愤怒,常伴随激烈的言辞批评某事。
  30. 痛心责备([tòng xīn zé bèi]):指带着痛惜的心情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批评和责备。
  31. 斥责不当([chì zé bù dàng]):指对不适当的行为或言论进行严厉的批评。
  32. 抨击时弊([pēng jī shí bì]):指对当前社会或现象中的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
  33. 谴责恶习([qiǎn zé è xí]):指对不良习惯或行为进行强烈的批评和反对。
  34. 揭露真相([jiē lù zhēn xiàng]):指将隐藏的事实公之于众,常伴随批评的语气。
  35. 批评([pī píng]):指对某人或某事的错误或缺点提出意见,常用于纠正。
  36. 指责([zhǐ zé]):指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当行为进行责备或批评。
  37. 责骂([zé mà]):指用严厉的语言责备或批评某人的行为。
  38. 斥责([chì zé]):指严厉地责备或批评某人,常带有愤怒的情绪。
  39. 谴责([qiǎn zé]):指对不当行为或现象表示强烈的反对和批评。
  40. 抨击([pēng jī]):指用尖锐的言辞攻击或批评某种现象或行为。
  41. 批判([pī pàn]):指对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

口诛笔伐的详细解释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用言语和文字对某人或某事进行严厉的谴责和批判。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口诛指的是用口头语言进行谴责,笔伐则是通过书面文字表达批评。

 

口诛笔伐通常用于描述公众或舆论对某些不良行为、社会现象或政治事件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这种批判方式既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动,往往带有一定的舆论压力和道德审判意味。

 

在现代社会,口诛笔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口头批评和书面文章外,还包括网络评论、社交媒体发文等。这种批判方式虽然不涉及实际暴力,但可能对被批判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口诛笔伐应当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避免演变成网络暴力或人身攻击。合理运用这种批判方式可以促进社会正义,但过度或不实的批判则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口诛笔伐的出处

口诛笔伐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