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明理的反义词(32个)

共找到 32 个明理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无知([wú zhī]):指缺乏知识或见识,不懂得道理或事物的本质。
  2. 愚昧([yú mèi]):形容人缺乏智慧和判断力,不明事理,思想落后。
  3. 糊涂([hú tú]):指头脑不清醒,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4. 迷糊([mí hu]):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清醒的认识,显得困惑或不解。
  5. 蒙昧([méng mèi]):指知识浅薄,缺乏开化,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
  6. 浅薄([qiǎn bó]):指见识或学识不深,缺乏深刻的理解。
  7. 无识([wú shí]):指没有见识或判断力,对事情缺乏正确的认识。
  8. 愚钝([yú dùn]):形容人反应迟钝,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9. 呆板([dāi bǎn]):指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深刻的思考。
  10. 鲁莽([lǔ mǎng]):形容人做事不考虑后果,缺乏深思熟虑。
  11. 莽撞([mǎng zhuàng]):指行为冲动,不经思考就采取行动。
  12. 粗浅([cū qiǎn]):指对事物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13. 短见([duǎn jiàn]):指见识狭窄,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
  14. 浅见([qiǎn jiàn]):形容对问题的看法肤浅,缺乏深刻的洞察。
  15. 无能([wú néng]):指缺乏能力,无法正确判断或处理问题。
  16. 愚蠢([yú chǔn]):形容人缺乏智慧,判断力差,常做出错误的决定。
  17. 笨拙([bèn zhuō]):指人思维或行动不够灵敏,缺乏条理和智慧。
  18. 迟钝([chí dùn]):形容人反应慢,缺乏快速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19. 无见([wú jiàn]):指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见解,缺乏独立思考。
  20. 盲从([máng cóng]):指不加思考地跟随他人,缺乏自己的判断。
  21. 固执([gù zhí]):形容人坚持己见,不愿接受正确的建议或看法。
  22. 偏见([piān jiàn]):指对事物有片面的、不公正的看法,缺乏客观认识。
  23. 成见([chéng jiàn]):指对某事或某人先入为主的看法,不愿改变观点。
  24. 狭隘([xiá ài]):指思想或见识局限,无法全面看待问题。
  25. 浅陋([qiǎn lòu]):形容知识或见解浅显粗陋,缺乏深度。
  26. 无悟([wú wù]):指对事物缺乏领悟,无法理解深层含义。
  27. 愚鲁([yú lǔ]):形容人笨拙且缺乏见识,难以理解复杂问题。
  28. 痴呆([chī dāi]):指头脑迟钝,缺乏正常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29. 混沌([hùn dùn]):形容思想混乱,缺乏清晰的认识和逻辑。
  30. 愚顽([yú wán]):指人顽固且缺乏智慧,不愿接受新观点。
  31. 无理取闹([wú lǐ qǔ nào]):指不讲道理,胡乱争吵或纠缠,缺乏冷静思考。
  32.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指对事物了解不全面,知识浅显,容易误判。

明理的详细解释

明理(míng lǐ)指通晓事理,明白道理。这个词强调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清晰认知,体现为能够理性分析问题,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

 

从字面看,明理由明和理组成。明表示清楚、明白,理指道理、规律。合起来就是明白道理的意思。这种品质常用来形容人思维清晰,处事公正,不糊涂。

 

在生活中,明理的人往往能够客观看待问题,不被情绪左右。他们善于权衡利弊,做出明智选择。这种特质在人际交往中尤为重要,能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明理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一个明理的社会,其成员能够互相理解,遵守规则,共同维护秩序。这种品质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培养。

明理的出处

明理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