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正反的反义词(40个)

共找到 40 个正反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反正([fǎn zhèng]):表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常用于口语中表达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对两种情况的统一看法。
  2. 反倒([fǎn dào]):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与原本的预期相反,常用来描述情况的转折。
  3. 反差([fǎn chà]):指事物之间的明显差异或对比,常用在描述两种状态或特质的强烈对比。
  4. 反对([fǎn duì]):表示不同意或不赞成某事,常用于表达对某观点或行为的抵制。
  5. 反感([fǎn gǎn]):指对某事物产生厌恶或不愉快的情绪,通常因为某种行为或态度引起。
  6. 反击([fǎn jī]):指在受到攻击或批评后进行回击或反攻,强调防御后的主动回应。
  7. 反射([fǎn shè]):指光、声等遇到障碍物后改变方向返回的现象,也可比喻快速的反应或回应。
  8. 反省([fǎn xǐng]):指自我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或过错,以求改进或认识不足。
  9. 反应([fǎn yìng]):指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回应,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或行为上的。
  10. 反转([fǎn zhuǎn]):指情况或局势发生彻底的转变,常用于描述剧情、形势等的逆转。
  11. 反常([fǎn cháng]):指与平常不同,超出常规或常态,常用来描述异常现象或行为。
  12. 反弹([fǎn tán]):指事物在下降或受压后重新上升或恢复,也可以指物体被弹回。
  13. 反光([fǎn guāng]):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被反射回来,常用于物理现象或描述某些材质特性。
  14. 反动([fǎn dòng]):指反对进步或改革的行为或势力,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政治或社会语境。
  15. 反目([fǎn mù]):指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敌对或不和,常用于描述朋友、家人间的决裂。
  16. 反叛([fǎn pàn]):指背叛或反抗权威、规则,常用于描述对制度或领导的对抗。
  17. 反复([fǎn fù]):指多次重复或来回变化,常用来描述行为、情况的不稳定或循环。
  18. 反思([fǎn sī]):指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或经历,以从中吸取教训或总结经验。
  19. 反问([fǎn wèn]):指用提问的方式反过来表达观点或质疑,常用于修辞或辩论中。
  20. 反响([fǎn xiǎng]):指某事物引起的回应或影响,常用于描述社会舆论或群众的反馈。
  21. 反制([fǎn zhì]):指采取措施进行对抗或遏制,通常用于军事、外交或竞争的语境。
  22. 反观([fǎn guān]):指反过来观察或审视,常用于对比或反思某种情况或现象。
  23. 反悔([fǎn huǐ]):指改变原来的决定或承诺,违背先前所说的话或约定。
  24. 反驳([fǎn bó]):指用理由或证据反过来驳斥对方的观点或说法,常用于辩论或争论。
  25. 反侧([fǎn cè]):指内心不安或反复思考,常用于形容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状态。
  26. 反唇([fǎn chún]):指用言语反击或顶撞,常与‘相讥’连用,形容激烈的言语争锋。
  27. 反攻([fǎn gōng]):指在防御后转为主动进攻,常用于军事或比喻性的对抗场景。
  28. 反间([fǎn jiàn]):指利用计谋使敌人内部产生矛盾或分裂,常用于古代兵法策略。
  29. 反诉([fǎn sù]):指在诉讼中,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过来的诉讼请求,常用于法律语境。
  30. 反证([fǎn zhèng]):指用相反的证据或逻辑来证明某一观点的错误或不成立。
  31. 反衬([fǎn chèn]):指通过对比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常用于文学或艺术表现手法。
  32. 反诘([fǎn jié]):指用反问的方式进行质问或辩驳,常用于修辞或争论中。
  33. 反讽([fǎn fěng]):指用表面赞同实则嘲讽的方式表达批评或不满,常用于文学或日常交流。
  34. 反面([fǎn miàn]):指事物的另一面或相反的一面,也可指不好的、负面的方面。
  35. 反义([fǎn yì]):指词语或概念的相反意义,常用于语言学或词汇分析中。
  36. 反刍([fǎn chú]):指动物将食物从胃中返回口腔重新咀嚼,也比喻反复思考或回味。
  37. 反顾([fǎn gù]):指回头看或回顾,也可比喻不顾一切、义无反顾地前行。
  38. 反手([fǎn shǒu]):指用手背或反方向动作,也可比喻随手做某事或快速反应。
  39. 反向([fǎn xiàng]):指相反的方向或趋势,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或运动的逆向。
  40. 反例([fǎn lì]):指与某一规律或结论相反的例子,用来证明某种观点的局限性。

正反的详细解释

正反(zhèng fǎn)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描述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或相互矛盾的特性。这个词语通常用于表达事物的两面性,既包含积极的一面,也包含消极的一面。

 

从字面来看,正反由正和反两个字组成,正代表正确、积极或主流的一面,反则代表错误、消极或非主流的一面。这种对立统一的特性使得正反成为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正反可以用于描述观点、现象或事物的双重性。比如,讨论某个政策时,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影响,也可以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或某种社会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正反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正反的意义有助于更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化的结论。

正反的出处

正反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