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近义词(44个)
共找到 44 个逍遥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 自在
- 安闲
- 悠闲
- 闲适
- 从容
- 安逸
- 轻松
- 惬意
- 舒畅
- 悠然
- 自得
- 闲逸
- 淡然
- 洒脱
- 安然
- 泰然
- 闲散
- 舒心
- 无忧
- 清闲
- 安乐
- 闲静
- 自如
- 松弛
- 舒展
- 快活
- 畅快
- 无拘
- 开怀
- 怡然
- 无束
- 悠哉
- 安适
- 自若
- 闲雅
- 从心
- 悠游
- 无碍
- 舒坦
- 安稳
- 乐陶陶
- 心旷神怡
- 悠然自得
- 无忧无虑
所有近义词释义
- 自在 :指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
- 安闲 :形容生活安逸,悠然自得,没有烦恼和压力。
- 悠闲 :指时间充裕,生活轻松,没有紧迫感。
- 闲适 :形容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心情放松。
- 从容 :指做事不慌不忙,态度镇定,内心平静。
- 安逸 :形容生活舒适,没有忧虑和劳累。
- 轻松 :指没有负担,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放松状态。
- 惬意 :形容心情舒畅,感到非常满意和舒服。
- 舒畅 :指内心开朗,没有压抑或不快的感觉。
- 悠然 :形容一种平静、安详的神态或心境。
- 自得 :指自我满足,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欣慰。
- 闲逸 :形容生活悠闲,远离纷扰,十分安适。
- 淡然 :指心态平和,不为外物所扰,处之泰然。
- 洒脱 :形容行为和态度不拘小节,自由奔放。
- 安然 :指平安无事,心情平静,无所牵挂。
- 泰然 :形容神态从容,面对事物不惊不慌。
- 闲散 :指生活没有约束,时间宽松,悠然自得。
- 舒心 :形容心情愉快,没有烦恼或不适。
- 无忧 :指没有忧愁和牵挂,内心轻松自在。
- 清闲 :形容生活没有繁忙事务,时间充裕,心情放松。
- 安乐 :指生活平安快乐,没有痛苦和烦恼。
- 闲静 :形容环境或心境平静,没有喧嚣和干扰。
- 自如 :指行动或表现自然流畅,没有拘束感。
- 松弛 :指身体或心理状态放松,不紧张也不紧绷。
- 舒展 :形容心情或姿态开朗、舒畅,没有压抑。
- 快活 :指心情愉快,生活充满乐趣和轻松感。
- 畅快 :形容心情开阔,感到非常痛快和舒服。
- 无拘 :指不受限制,行为和思想都自由开放。
- 开怀 :形容心情舒畅,毫无顾虑,充满欢乐。
- 怡然 :指神态安详,内心愉悦,处境舒适。
- 无束 :指没有约束和牵绊,行动和思想都自由。
- 悠哉 :形容一种轻松自得、悠然自乐的状态。
- 安适 :指生活安定舒适,没有不安或困扰。
- 自若 :形容态度自然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 闲雅 :指生活悠闲且有情趣,举止文雅从容。
- 从心 :指随心所欲,内心没有负担或压迫。
- 悠游 :形容自由自在地活动或生活,无所拘束。
- 无碍 :指没有阻碍或负担,行动和心情都顺畅。
- 舒坦 :形容身体和心情都感到舒适,没有不适。
- 安稳 :指生活平稳,没有波动或不安,心情平静。
- 乐陶陶 :形容心情非常愉快,充满欢乐和满足感。
- 心旷神怡 :指心情开阔,精神愉悦,感到无比舒畅。
- 悠然自得 :形容心情平静,自我满足,处于轻松状态。
- 无忧无虑 :指没有烦恼和顾虑,内心轻松愉快。
逍遥的详细解释
逍遥(xiāo yáo)一词源自道家思想,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在古代典籍中,逍遥常与游、乐等字组合使用,比如逍遥游、逍遥乐,表达一种身心完全放松、随心所欲的境界。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大鹏展翅、遨游天地的意象,正是对这种理想状态的生动诠释。
现代语境下的逍遥,更多用来形容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态度。比如逍遥自在、逍遥快活等用法,都强调摆脱压力与烦恼,享受生活的轻松与愉悦。
值得注意的是,逍遥并非简单的懒散或放纵,而是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它代表了一种不为外物所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逍遥的出处
- 庄周《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聾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如是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老子《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教,行不言之教,终身弗学,天下希及之,……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是以闻道者,能婴儿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故为天下贵,……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故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大江河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曹雪芹《红楼梦》:都知爱慕此生才貌,愿同尘与灰,且自作诗一首,诗曰: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又一首:行动犹自恋孤眠,羁身一摇忽自怜,逍遥花草尚堪怜,世事空悲叹自专。
-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逍遥乎寝卧其下,物无害者。
- 佚名《诗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逍遥乎游于彼原。
逍遥的例句
- 他在山间小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完全不受世俗的干扰。
- 每逢周末,她都喜欢到郊外散步,享受片刻的逍遥。
- 古人常以隐居山林为乐,追求一种逍遥无拘的精神境界。
- 工作之余,他总会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体验那种逍遥的感觉。
- 他们驾着小舟在湖面上漂荡,神情显得格外逍遥。
- 退休后,爷爷每天在公园里下棋、聊天,日子过得真是逍遥快活。
-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能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实在是让人感到逍遥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