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阳春白雪的反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阳春白雪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指通俗的、面向普通大众的文艺作品或风格,与高雅艺术形成对比,常用于形容较为粗俗或易于理解的内容。
  2. 通俗易懂(tōng sú yì dǒng):形容语言、内容或表达方式简单明了,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缺乏高深或精致的内涵。
  3. 粗俗不堪(cū sú bù kān):形容言辞或行为非常粗野、低俗,缺乏文化修养和雅致的感觉。
  4. 市井之徒(shì jǐng zhī tú):指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人或具有世俗气息的人,常用来形容缺乏高雅气质的一类人。
  5. 平庸之辈(píng yōng zhī bèi):指才能或品味平平无奇的人,缺乏高超的艺术修养或独特见解。
  6.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形容某事物或人过于世俗、低级,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7. 浅显易懂(qiǎn xiǎn yì dǒng):指内容或表达方式简单直白,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8. 大路货色(dà lù huò sè):比喻普通、常见、没有特色的事物或作品,缺乏独到的艺术魅力。
  9. 平淡无奇(píng dàn wú qí):形容事物或作品非常普通,毫无新意或高雅之处。
  10. 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指作品或产品制作粗糙,缺乏精致和艺术性,与高雅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11. 世俗之见(shì sú zhī jiàn):指普通人基于日常经验的看法,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或高雅视角。
  12. 低级趣味(dī jí qù wèi):形容趣味或喜好低俗、不高雅,迎合普通或粗浅的审美。
  13. 浅薄无知(qiǎn bó wú zhī):指知识或见解肤浅,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或高雅修养。
  14. 凡夫俗子(fán fū sú zǐ):指普通人,带有世俗气息,缺乏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或精神境界。
  15. 粗鄙之语(cū bǐ zhī yǔ):指语言粗鲁、低俗,缺乏文雅和精致的表达方式。
  16. 庸俗不堪(yōng sú bù kān):形容某事物或人过于平庸、世俗,让人感到不入眼。
  17. 市井气息(shì jǐng qì xī):指带有普通百姓生活气息的风格或特点,缺乏高雅或脱俗的格调。
  18. 通俗之作(tōng sú zhī zuò):指迎合大众口味、内容简单的作品,缺乏深奥或高雅的特质。
  19. 浅白直露(qiǎn bái zhí lù):形容表达方式过于直白、简单,缺乏含蓄和高雅的艺术韵味。
  20. 粗野无文(cū yě wú wén):指言行粗鲁,毫无文化修养,与高雅格调完全相反。
  21.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形容态度或表达方式亲切、易于接近,但可能因此缺乏高深或精致的内涵。
  22. 俗气十足(sú qì shí zú):形容某人或某物充满世俗气息,毫无高雅或脱俗的品质。
  23. 浅陋之见(qiǎn lòu zhī jiàn):指见解肤浅、缺乏深度,与高雅或深刻的见识形成对比。
  24. 粗浅之谈(cū qiǎn zhī tán):指讨论或观点非常肤浅,缺乏文化深度或艺术高度。
  25. 低俗之风(dī sú zhī fēng):指流行或风气低级、粗俗,与高雅品味背道而驰。
  26. 凡俗之物(fán sú zhī wù):指普通、世俗的事物,缺乏独特或高雅的价值。
  27. 浅俗之语(qiǎn sú zhī yǔ):指语言浅显、世俗,缺乏文雅或深邃的表达。
  28. 通俗之风(tōng sú zhī fēng):指流行于大众、简单易懂的风气或风格,缺乏高雅或独特的特质。
  29. 粗鲁无礼(cū lǔ wú lǐ):形容言行粗野、缺乏教养,与高雅气质形成强烈对比。
  30. 世俗之风(shì sú zhī fēng):指流行于普通社会、带有大众化特点的风气,缺乏超脱或高雅的格调。
  31. 浅薄之言(qiǎn bó zhī yán):指语言或观点肤浅,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或高雅气质。
  32. 粗俗之风(cū sú zhī fēng):指风气或风格粗野、低俗,与精致和高雅的品味相对。
  33. 通俗化(tōng sú huà):指将内容或风格变得大众化、简单化,失去高深或精致的特质。
  34. 低俗化(dī sú huà):指事物或风格变得低级、粗俗,缺乏高雅或深层次的价值。
  35. 粗俗化(cū sú huà):指某种风格或内容变得粗野、低俗,与高雅品味相悖。

阳春白雪的详细解释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原指古代楚国的高雅音乐,后用来比喻高深典雅、不为大众所理解的文艺作品或思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对楚王问》,文中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作对比,前者曲高和寡,后者通俗易懂。

 

从文化内涵来看,阳春白雪代表着精英文化的审美取向,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这类作品通常需要欣赏者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才能理解,因此在传播范围上会受到一定限制。

 

在现代语境中,阳春白雪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如古典音乐、先锋文学等。与之相对的是下里巴人,指代通俗易懂、广受欢迎的大众文化。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受众群体和表现形式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阳春白雪并非一成不变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曾经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可能逐渐被大众接受,而新的阳春白雪也会不断涌现。这反映了文化艺术与时俱进的特性。

阳春白雪的出处

阳春白雪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