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干净利落的反义词(28个)

共找到 28 个干净利落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形容做事不干脆,行动或言辞中带有犹豫、拖沓的特点,缺乏果断。
  2. 拖拖拉拉([tuō tuō lā lā]):形容做事迟缓、不利索,缺乏效率和决断力。
  3. 磨磨蹭蹭([mó mó cèng cèng]):形容行动缓慢,办事不紧凑,缺乏爽快的态度。
  4. 婆婆妈妈([pó pó mā mā]):形容做事或说话啰嗦、不果断,缺乏干脆的态度。
  5. 犹犹豫豫([yóu yù yù yù]):形容在决策或行动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和迅捷。
  6. 黏黏糊糊([nián nián hū hū]):形容做事或态度不清晰、不爽快,带有拖延和不清爽的感觉。
  7.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形容做事或说话不急不躁,速度缓慢,缺乏紧迫感。
  8. 扭扭捏捏([niǔ niǔ niē niē]):形容态度或行为不自然、不大方,缺乏直爽和果断。
  9. 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形容说话含糊不清,态度不明确,缺乏直截了当的表达。
  10. 含含糊糊([hán hán hū hū]):形容说话或做事不清不楚,缺乏明快和直接的态度。
  11. 稀稀拉拉([xī xī lā lā]):形容做事或组织不紧凑,显得松散,缺乏条理和效率。
  12. 零零散散([líng líng sǎn sǎn]):形容事物或行动不集中、不整齐,缺乏统一的节奏和效率。
  13. 断断续续([duàn duàn xù xù]):形容事情或行动不连贯,缺乏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14. 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形容事物或行为没有条理,显得混乱,缺乏清晰的规划。
  15. 杂七杂八([zá qī zá bā]):形容事物混杂,没有秩序,缺乏整洁和条理性。
  16. 东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形容说话或做事没有重点,内容散乱,缺乏条理和目的性。
  17. 胡乱应付([hú luàn yìng fù]):形容做事敷衍了事,缺乏认真和严谨的态度。
  18. 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形容做事不认真,只求应付过去,缺乏彻底和负责的态度。
  19. 马马虎虎([mǎ mǎ hū hū]):形容做事随便、不认真,缺乏细致和严谨的态度。
  20. 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形容做事不求上进,只求应付过去,缺乏积极和果断的态度。
  21. 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形容做事不专注,态度摇摆,缺乏坚定和一贯的态度。
  22.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形容做事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缺乏认真和投入的态度。
  23. 左顾右盼([zuǒ gù yòu pàn]):形容做事不专注,东张西望,缺乏集中和果断的态度。
  24. 瞻前顾后([zhān qián gù hòu]):形容做事过于谨慎,犹豫不决,缺乏果敢和迅速的行动。
  25.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形容做事胆小怕事,缺乏果断和勇敢,显得过于小心翼翼。
  26. 前怕狼后怕虎([qián pà láng hòu pà hǔ]):形容做事顾虑重重,缺乏果断和胆量,显得犹豫不前。
  27. 拖延症候([tuō yán zhèng hòu]):形容习惯性拖延,缺乏及时和高效的行动力。
  28. 不紧不慢([bù jǐn bù màn]):形容做事节奏缓慢,缺乏紧迫感和效率,显得过于从容。

干净利落的详细解释

干净利落(gān jìng lì lu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做事或表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的状态。这个词语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处理事务的高效与果断,或者形容某种行为、语言、动作的简洁有力。

 

在日常使用中,干净利落可以指动作的迅速准确,比如运动员完成一套动作时毫无多余步骤,也可以指语言的简洁明了,比如演讲者用几句话就清晰表达了核心观点。这种特质往往让人感到舒适、高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繁琐或拖沓。

 

从更深层次来看,干净利落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清晰度和执行力。具备这种特质的人通常能迅速抓住重点,并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会在无关细节上浪费时间。这种风格在职场、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备受推崇。

干净利落的出处

干净利落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