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理直气壮的反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理直气壮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理屈词穷([lǐ qū cí qióng]):指在道理上站不住脚,言辞上也无法自圆其说,显得窘迫无言。
  2. 心虚胆怯([xīn xū dǎn qiè]):内心感到不安或缺乏底气,因而表现得胆小畏缩。
  3. 理亏心虚([lǐ kuī xīn xū]):由于自己在道理上站不住脚,内心感到不安和胆怯。
  4. 气短心虚([qì duǎn xīn xū]):形容人在言辞或行为上缺乏底气,内心不安或愧疚。
  5. 词穷理屈([cí qióng lǐ qū]):指言辞上无话可说,道理上也无法立足,处于劣势。
  6. 心怯胆寒([xīn qiè dǎn hán]):内心感到恐惧和胆怯,缺乏面对或坚持的勇气。
  7. 理亏气短([lǐ kuī qì duǎn]):因为道理上不占优势,语气和态度显得不够坚定。
  8. 底气不足([dǐ qì bù zú]):指在言行中缺乏自信和支撑,显得不够有力。
  9. 言辞闪烁([yán cí shǎn shuò]):说话时吞吞吐吐,含糊其辞,显得缺乏自信或有隐情。
  10. 胆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形容人胆量小,遇到事情时畏缩不前,不敢担当。
  11.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指做事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缺乏果断和自信。
  12.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说话时语气低微,态度谦卑,显得没有底气。
  13. 自知理亏([zì zhī lǐ kuī]):自己心里明白在道理上站不住脚,因而缺乏自信。
  14. 胆怯心虚([dǎn qiè xīn xū]):内心感到害怕和不安,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
  15. 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说话时条理不清,前后矛盾,显得慌乱或无自信。
  16. 气弱词微([qì ruò cí wēi]):语气软弱,言辞无力,缺乏说服力和自信心。
  17. 理不直气([lǐ bù zhí qì]):指在道理上不占优势,因而语气和态度不够坚定。
  18.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面对事情时退缩不前,缺乏勇气和决断力。
  19. 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说话时含糊不清,吞吞吐吐,显得没有底气。
  20.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内心不安,情绪不稳,表现得犹豫或缺乏自信。
  21.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说出来的话并非内心真实想法,显得虚伪或不坚定。
  22. 心慌意乱([xīn huāng yì luàn]):内心慌张,思绪混乱,表现得没有主见和底气。
  23. 张口结舌([zhāng kǒu jié shé]):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显得尴尬或无言以对。
  24. 无言以对([wú yán yǐ duì]):面对质疑或问题时无话可说,处于被动或尴尬境地。
  25. 哑口无言([yǎ kǒu wú yán]):被问得说不出话来,显得理亏或无法辩解。
  26. 羞愧难当([xiū kuì nán dāng]):内心感到羞耻和愧疚,难以面对或坚持己见。
  27. 自愧不如([zì kuì bù r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内心自卑,缺乏自信心。
  28. 理亏词弱([lǐ kuī cí ruò]):在道理上不占优势,言辞也显得软弱无力。
  29. 气势不足([qì shì bù zú]):在态度或表现上缺乏威势和自信,显得弱势。
  30.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内心仍有恐惧或不安,表现得谨慎或不自信。
  31. 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说话时犹豫不决,不流畅,显得缺乏底气。
  32. 犹豫不决([yóu yù bù jué]):做事或说话时拿不定主意,显得没有主见。
  33. 羞涩不安([xiū sè bù ān]):内心感到害羞和不安,表现得拘谨或不自信。
  34.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内心感到害怕和不安,缺乏从容和坚定。
  35. 唯唯诺诺([wéi wéi nuò nuò]):一味顺从他人,缺乏自己的主见和立场。
  36. 低眉顺眼([dī méi shùn yǎn]):态度谦卑,顺从他人,显得没有自己的气势。

理直气壮的详细解释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因为理由充分、道理正确而显得气势很足,说话做事有底气。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坚持正义或真理时表现出的坚定态度。

 

从字面意思来看,理直气壮可以拆解为理直和气壮两个部分。理直指的是道理正直、理由充分;气壮则表示气势旺盛、态度坚定。两者结合,就形成了这个充满力量感的成语。

 

在日常生活中,理直气壮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人。比如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据理力争,或者为维护正义而勇敢发声,都可以说是理直气壮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理直气壮不等于蛮横无理,它强调的是在道理站得住脚的前提下表现出的自信态度。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义和勇气的推崇。一个理直气壮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他的言行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

理直气壮的出处

理直气壮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