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黄昏的近义词(24个)

共找到 24 个黄昏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傍晚([bàng wǎn]):指一天中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通常是下午五六点左右,天色渐暗的时段。
  2. 夕阳([xī yáng]):指太阳西沉时的景象,常用来形容一天接近尾声的光景,带有诗意的意境。
  3. 薄暮([bó mù]):指天色将暗未暗的时刻,通常是日落之后光线逐渐减弱的时间。
  4. 暮色([mù sè]):描述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景象,常用来形容一种宁静或朦胧的氛围。
  5. 残阳([cán yáng]):指太阳将要落山时的余晖,常带有一种凄美或落寞的情感色彩。
  6. 落日([luò rì]):指太阳西沉、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下的景象,常用来象征一天的结束。
  7. 暮霭([mù ǎi]):指傍晚时分天空中弥漫的薄雾或朦胧的云气,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
  8. 昏暮([hūn mù]):指天色渐暗、夜晚将至的时刻,通常是日落后光线渐弱的时间段。
  9. 暮晚([mù wǎn]):指一天接近结束的傍晚时分,常用来描述天色渐暗的景象。
  10. 日暮([rì mù]):指太阳落山、天色将暗的时刻,常用在文学中表达时间的流逝。
  11. 夕照([xī zhào]):指傍晚时分太阳的余光照射在景物上的景象,常带有温暖或怀旧的情感。
  12. 暮景([mù jǐng]):指傍晚时分的景色,通常带有一种安静或萧瑟的感觉。
  13. 晚照([wǎn zhào]):指日落时分太阳的光芒,常用来形容一种柔和而短暂的光线。
  14. 暮气([mù qì]):指傍晚时分弥漫的一种沉静或萧条的气氛,常用于文学描写。
  15. 日夕([rì xī]):指太阳西沉的时刻,常用在古典文学中表示一天将尽。
  16. 暮天([mù tiān]):指傍晚时分的天空,常用来描述天色渐暗、光线柔和的景象。
  17. 夕暮([xī mù]):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时刻,常带有一种宁静或感伤的氛围。
  18. 晚暮([wǎn mù]):指一天将尽、夜幕降临前的时段,常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
  19. 暮蔼([mù ǎi]):指傍晚时分天空中弥漫的薄雾,常用来营造朦胧的意境。
  20. 日落([rì luò]):指太阳沉到地平线以下的景象,象征一天的结束。
  21. 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形容太阳西沉的景象,常用来表示时间接近夜晚,带有诗意的表达。
  22. 暮色苍茫([mù sè cāng máng]):描述傍晚时分天色暗淡、景象辽阔而朦胧的氛围,常用于文学描写。
  23. 残阳如血([cán yáng rú xuè]):形容太阳西沉时余晖呈现出如血般的红色,常带有壮烈或悲怆的情感。
  24. 暮色沉沉([mù sè chén chén]):指傍晚时分天色逐渐暗下来,营造出一种沉静或压抑的氛围。

黄昏的详细解释

黄昏(huáng hūn)指日落前后天色渐暗的时段,太阳位于地平线下6度至18度之间的自然现象。这个时段天空常呈现橙红色调,光线柔和朦胧,是一天中昼夜交替的过渡时刻。

 

从文化角度看,黄昏常被赋予诗意与哲思。古人用黄昏象征时光流逝,如李商隐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代文学中则多用于渲染静谧或怅惘的氛围。

 

在自然层面,黄昏分为民用黄昏、航海黄昏和天文黄昏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光照强度。这个时段动植物活动模式会明显变化,夜行性生物开始活跃,昼行性生物则准备归巢。

 

日常生活中,黄昏的光线条件特殊,既保留部分自然光照又需要人工照明补充,因此成为摄影爱好者推崇的黄金时刻,城市景观也因灯光与暮色的交融而别具韵味。

黄昏的出处

黄昏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