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常态的近义词(33个)

共找到 33 个常态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常情([cháng qíng]):指通常的情况或一般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事物符合普遍规律的情形。
  2. 常理([cháng lǐ]):指合乎情理的常规现象或普遍认可的道理。
  3. 常规([cháng guī]):指一贯遵循的规则或惯例,通常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方式。
  4. 常例([cháng lì]):指常见的例子或惯常的做法,多用于描述一成不变的模式。
  5. 常轨([cháng guǐ]):指通常的轨道或路径,形容事物发展符合一般规律。
  6. 常事([cháng shì]):指经常发生的事情,属于司空见惯的现象。
  7. 常况([cháng kuàng]):指常见的情形或状态,用于描述普遍存在的情况。
  8. 常制([cháng zhì]):指一贯的制度或规定,多用于正式场合描述固定模式。
  9. 常法([cháng fǎ]):指常用的方法或规则,体现一种稳定的操作方式。
  10. 常式([cháng shì]):指固定的样式或模式,常用于描述一成不变的格式。
  11. 常状([cháng zhuàng]):指一贯的状态或形态,形容事物稳定的表现形式。
  12. 常模([cháng mó]):指常见的模式或标准,适用于描述普遍参照的模板。
  13. 惯例([guàn lì]):指长期形成并被大家认可的规矩或做法。
  14. 惯常([guàn cháng]):指经常性的、习惯性的状态或行为。
  15. 惯态([guàn tài]):指习惯性的状态或表现,常用于描述稳定的行为模式。
  16. 通例([tōng lì]):指通行的规则或普遍的情况,多用于正式语境。
  17. 通则([tōng zé]):指普遍适用的准则或规律,常用于描述一般性原则。
  18. 通规([tōng guī]):指普遍遵守的规范或规则,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19. 通俗([tōng sú]):指常见且易于理解的状态或表达方式,常用于语言或文化语境。
  20. 通情([tōng qíng]):指合乎常理的情形,多用于描述符合普遍认知的情况。
  21. 平素([píng sù]):指平时的状态或一贯的表现,常用于描述日常行为。
  22. 平日([píng rì]):指平常的日子或一般的时间段,体现一种日常性。
  23. 平时([píng shí]):指平常的时候,形容非特殊时期的普通状态。
  24. 平常([píng cháng]):指一般的情况或普通的表现,没有特殊之处。
  25. 普通([pǔ tōng]):指普遍常见的状态或现象,没有突出特点。
  26. 一般([yī bān]):指常见的情况或平均水平,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27. 泛泛([fàn fàn]):指普通而无特别之处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平淡无奇的情形。
  28. 习见([xí jiàn]):指经常见到的情况或现象,属于大家熟悉的范畴。
  29. 常见([cháng jiàn]):指经常遇到的情形或事物,属于普遍现象。
  30. 熟识([shú shí]):指熟悉的状态或现象,常用于描述常见的人或事物。
  31.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指经常见到,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多用于形容见怪不怪的情况。
  32. 见怪不怪([jiàn guài bù guài]):指对常见的事情不再感到奇怪,形容一种习惯性的接受。
  33. 习以为常([xí yǐ wéi cháng]):指对某种情况已经习惯,不再觉得特别,多用于描述长期形成的认知。

常态的详细解释

常态(cháng tài)指事物长期保持的稳定状态或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个词强调某种状态或现象在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和规律性,通常与临时性、偶然性的状态形成对比。

 

在社会学领域,常态往往用来描述被大多数人接受并遵循的行为模式或社会规范。比如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在现代社会被视为常态,而弹性工作时间则相对特殊。

 

从心理学角度看,常态可以指人的心理状态处于健康平衡的范围。当某人长期处于抑郁或焦虑中,就可能偏离了心理常态

 

需要注意的是,常态并非固定不变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某些曾经被视为特殊的状态可能逐渐成为新的常态,这种动态变化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演进。

常态的出处

常态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