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孝顺的反义词(68个)

共找到 68 个孝顺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不孝([bù xiào]):指不尊敬和不顺从长辈,缺乏对父母或长者的关爱与尊重。
  2. 忤逆([wǔ nì]):指违背长辈的意愿或命令,表现出不顺从的态度。
  3. 悖逆([bèi nì]):指违抗长辈的意思,行为上不遵从上辈的教导。
  4. 不敬([bù jìng]):指对长辈缺乏应有的礼貌和敬意,态度冷漠或无礼。
  5. 无礼([wú lǐ]):指对长者没有礼貌,言行举止缺乏尊重。
  6. 不恭([bù gōng]):指对长辈或尊者态度不端正,缺乏应有的恭敬。
  7. 怠慢([dài màn]):指对长辈不够热情或关心,表现出忽视或冷淡的态度。
  8. 冷漠([lěng mò]):指对长辈的情感淡漠,缺乏应有的关怀和温暖。
  9. 疏远([shū yuǎn]):指与长辈关系不亲近,情感上保持距离。
  10. 背叛([bèi pàn]):指违背长辈的期望或信任,做出伤害其感情的行为。
  11. 忘恩([wàng ēn]):指忘记长辈的恩情,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12. 负义([fù yì]):指不顾长辈的情义,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
  13. 薄情([bó qíng]):指对长辈缺乏深厚的情感,显得冷酷无情。
  14. 无情([wú qíng]):指对长辈没有感情,态度冷酷或无动于衷。
  15. 寡恩([guǎ ēn]):指对长辈的恩情缺乏感激,显得薄情寡义。
  16. 不义([bù yì]):指行为不符合道义,对长辈缺乏应有的忠诚和关怀。
  17. 不忠([bù zhōng]):指对长辈或家庭缺乏忠诚,违背应尽的责任。
  18. 叛逆([pàn nì]):指对长辈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和不服从态度。
  19. 顶撞([dǐng zhuàng]):指用言语或行动直接对抗长辈,态度不敬。
  20. 抗命([kàng mìng]):指拒绝服从长辈的命令或指示,表现出不顺从。
  21. 违命([wéi mìng]):指不听从长辈的指令,行为上与之相悖。
  22. 逆耳([nì ěr]):指对长辈的劝告或教导不予理会,甚至反感。
  23. 无视([wú shì]):指对长辈的意见或存在视而不见,缺乏关注。
  24. 忽视([hū shì]):指对长辈的需求或感受不予重视,态度冷淡。
  25. 轻慢([qīng màn]):指对长辈表现出轻视和怠慢,缺乏应有的礼节。
  26. 傲慢([ào màn]):指对长辈态度高傲自大,不予尊重。
  27. 不逊([bù xùn]):指言行对长辈不谦逊,显得无礼或放肆。
  28. 放肆([fàng sì]):指在长辈面前行为没有分寸,态度过于随便或无礼。
  29. 无德([wú dé]):指缺乏道德修养,对长辈没有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30. 失礼([shī lǐ]):指在与长辈相处时行为不得体,缺乏礼貌。
  31. 不肖([bù xiào]):指不效法长辈的榜样,行为不符合长辈的期望。
  32. 忘本([wàng běn]):指忘记自己的根源和长辈的恩情,缺乏感恩之心。
  33. 不仁([bù rén]):指对长辈缺乏仁爱之心,行为冷酷无情。
  34. 不慈([bù cí]):指对长辈没有关怀和体贴,态度冷漠。
  35. 无义([wú yì]):指对长辈缺乏情义,行为不符合道义标准。
  36. 忘义([wàng yì]):指不顾长辈的情义,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
  37. 冷酷([lěng kù]):指对长辈态度无情无义,缺乏温情和关怀。
  38. 无恩([wú ēn]):指对长辈的恩情不予回报,显得忘恩负义。
  39. 不睦([bù mù]):指与长辈关系不和睦,缺乏亲密和融洽。
  40. 疏忽([shū hū]):指对长辈的需要或情感不够关注,显得粗心大意。
  41. 不顺([bù shùn]):指不顺从长辈的意愿,态度或行为与之相悖。
  42. 不从([bù cóng]):指不听从长辈的安排或教导,表现出抗拒。
  43. 逆反([nì fǎn]):指对长辈的意见或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和反抗。
  44. 不服([bù fú]):指不服从长辈的管教或指导,心存不满。
  45. 无畏([wú wèi]):指对长辈缺乏敬畏之心,态度过于随意或轻率。
  46. 不理([bù lǐ]):指对长辈的意见或需求置之不理,显得漠不关心。
  47. 轻视([qīng shì]):指对长辈不够重视,态度上表现出轻蔑或不屑。
  48. 慢待([màn dài]):指对长辈态度不够热情,显得冷淡或不周到。
  49. 忘情([wàng qíng]):指对长辈的感情置之不理,显得无情无义。
  50. 绝情([jué qíng]):指对长辈完全断绝感情,态度极为冷酷。
  51. 不顾([bù gù]):指不顾及长辈的感受或需要,行为自私或冷漠。
  52. 无心([wú xīn]):指对长辈的事情缺乏关心,显得漫不经心。
  53. 不念([bù niàn]):指不挂念长辈的恩情或福祉,缺乏感恩之心。
  54. 不惜([bù xī]):指不珍惜长辈的付出或感情,显得冷漠无情。
  55. 无念([wú niàn]):指对长辈的恩情或关怀没有挂念,显得忘恩。
  56. 不齿([bù chǐ]):指对长辈的行为或教导不屑一顾,态度轻蔑。
  57. 不屑([bù xiè]):指对长辈的意见或存在表现出轻视和不屑。
  58. 不尊([bù zūn]):指对长辈缺乏应有的尊敬,态度不端正。
  59. 不重([bù zhòng]):指不重视长辈的地位或意见,显得轻慢。
  60. 不看([bù kàn]):指不看重长辈的感受或需求,态度漠视。
  61. 不听([bù tīng]):指不听从长辈的劝告或教导,显得固执己见。
  62. 不闻([bù wén]):指对长辈的意见或呼声置若罔闻,缺乏关注。
  63. 不问([bù wèn]):指对长辈的情况或需要不予过问,显得冷淡。
  64. 背恩忘义([bèi ēn wàng yì]):指背弃长辈的恩情,不顾道义,行为极为无情。
  65. 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指忘记长辈的恩情,做出违背情义的事情。
  66.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指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对长辈极不尊重。
  67. 薄情寡义([bó qíng guǎ yì]):指对长辈缺乏深情和道义,显得冷酷无情。
  68. 六亲不认([liù qīn bù rèn]):指不认自己的亲人,对长辈也毫无感情。

孝顺的详细解释

孝顺(xiào shùn)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指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关爱与奉养。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供养,更包含精神层面的体贴与顺从。

 

从文化内涵来看,孝顺强调代际之间的情感纽带,要求子女理解父母的辛劳,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古代《孝经》将孝顺视为德行的根本,认为这是维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孝顺更注重双向情感交流,既反对愚孝盲从,也拒绝冷漠疏离。真正的孝顺应当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关怀、病榻侍奉、节日陪伴等具体行动来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孝顺观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但其核心始终是对生命根源的感恩与回报。这种美德至今仍在家庭伦理与社会教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孝顺的出处

孝顺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