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胡言乱语的造句(43个)

共有 43 个胡言乱语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总是胡言乱语,让人哭笑不得。
  2. 别相信他的胡言乱语
  3. 你怎么又开始胡言乱语了?
  4. 他醉后只会胡言乱语
  5. 胡言乱语让大家困惑。
  6. 你说的都是胡言乱语吧。
  7. 这个孩子喜欢胡言乱语
  8. 面对指责,他竟胡言乱语
  9. 他的话根本是胡言乱语
  10. 她考试紧张,开始胡言乱语
  11. 遇到压力,他就会胡言乱语
  12. 面对质问,他满口胡言乱语,令人不解。
  13. 被老师批评后,他居然胡言乱语企图掩饰事实。
  14. 他说的话全是胡言乱语,根本没有一句是真实的。
  15. 当情绪激动时,他总是习惯性地胡言乱语
  16. 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便开始胡言乱语,为自己辩解。
  17. 面对自己没有经验的领域,他只能胡言乱语,掩盖自己的无知。
  18. 朋友聚会时,他喝多了之后,总会胡言乱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19. 在紧张的面试压力下,他一时语无伦次,结果说出了一些胡言乱语
  20. 每次讲故事时,这个小朋友都喜欢添加各种胡言乱语,十分有趣。
  21. 小明因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便想用胡言乱语搪塞过去,结果还是被妈妈识破了。
  22. 爸爸一生气就会语气激动,说些胡言乱语,事后又会主动道歉。
  23. 小红怕被妈妈责怪,所以不停地胡言乱语,想要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24. 面对记者犀利的问题,他慌乱之下只好不断胡言乱语,结果漏洞百出。
  25. 她习惯在朋友圈发一些胡言乱语,大家虽然看不懂但还是会点赞支持她。
  26. 当他被老师提问时,竟因紧张说出一大堆胡言乱语,惹得同学们发笑。
  27. 夜深时,他常常自言自语,有时甚至会胡言乱语,说一些奇怪的话。
  28. 妈妈问他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他竟然胡言乱语,想骗过妈妈,结果还是被发现了。
  29. 面对严肃的批评,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胡言乱语,极力为自己争辩。
  30. 在医院陪伴病人时,有时候老人会胡言乱语,讲以前的旧事,让人哭笑不得。
  31. 工作压力大时,他会和同事发牢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胡言乱语,大家都觉得可爱。
  32. 明明没有发生那样的事情,他却喜欢胡言乱语,制造一些让人误会的消息。
  33. 深夜感到寂寞的时候,她会写下一些胡言乱语,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
  34. 不明真相的人听了他的胡言乱语,误以为是真事,引发了不少误会和争议。
  35. 他讲故事总是天马行空,时不时插入一些胡言乱语,大家也习惯了他的风格。
  36. 被问到成绩为何下滑时,他信口开河,全说的是胡言乱语,最后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37. 小朋友贪玩,被问到原因时,总是先用胡言乱语蒙混过关,等大人离开再偷偷做事。
  38. 每当被老师问到课外阅读时,他总喜欢用胡言乱语夸大自己的阅读量,让人啼笑皆非。
  39. 他参加辩论赛时,为了不输给对手,竟然开始胡言乱语,强行为自己找理由,但没人相信他的解释。
  40. 同事聚会时,大家有意无意说出一些胡言乱语,其实都是生活中的玩笑话,无需太在意。
  41. 尽管知道对方说的是胡言乱语,但有时候听一听这些荒诞的故事,也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
  42. 有些人遇到尴尬的场面,就会下意识地用胡言乱语试图打破僵局,其实反而让气氛更加尴尬。
  43. 当小丽想隐瞒真相却又被追问时,她常用胡言乱语来掩饰自己的慌张,结果越描越黑,大家都看出来了。

胡言乱语的详细解释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没有条理、缺乏逻辑,甚至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这个词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说话者思维混乱,或者故意编造不实的内容。

 

从字面上看,胡言乱语可以拆解为胡言和乱语两部分。胡言指的是胡乱说话,没有根据;乱语则表示言语混乱,不成体系。结合起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思维不清、表达混乱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胡言乱语可能出现在醉酒、精神恍惚,或者故意混淆视听的情况下。比如,一个人喝醉后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旁人可能会评价他在胡言乱语。这个成语的使用,往往带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

 

需要注意的是,胡言乱语与正常的思维发散或创意表达不同,它特指那些毫无逻辑、让人难以理解的言论。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避免误用。

胡言乱语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