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盲人摸象的造句(43个)

共有 43 个盲人摸象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对问题的看法就像是盲人摸象
  2. 盲人摸象地下结论。
  3. 大家的观点像盲人摸象一般。
  4. 仅凭一面之词,无异于盲人摸象
  5. 盲人摸象的做法容易偏离事实。
  6. 缺乏整体了解时,就像盲人摸象
  7. 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盲人摸象阶段。
  8. 分析事情不能仅仅盲人摸象
  9. 只看到一角,犹如盲人摸象一样。
  10. 他对新问题的认知还只是盲人摸象吧。
  11. 你这样下结论有点像盲人摸象了。
  12. 看待社会现象不能盲人摸象般片面。
  13. 要分析全貌,不能盲人摸象随意断言。
  14. 你这个判断太像盲人摸象那样主观了。
  15. 我们目前的调研结论,有些盲人摸象的味道。
  16. 没有全局观念,只是盲人摸象,难以得出真相。
  17. 盲人摸象的理解往往会造成误解和争议。
  18. 如此片面地理解数据,无异于盲人摸象
  19. 大家的研究方法像盲人摸象,缺乏系统性思考。
  20. 他的评论有些盲人摸象,不够全面和客观。
  21. 这样凭局部材料判断,无异于盲人摸象,看不清全貌。
  22. 我们切忌凭表面现象就下定论,否则就像盲人摸象
  23. 对这个复杂问题不能盲人摸象,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
  24. 如果只凭经验去解决新问题,结论难免盲人摸象
  25. 要认识全局,就不能盲人摸象地片面理解一个事物。
  26. 制定政策时不能盲人摸象,需要听取多方意见综合分析。
  27. 你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
  28. 他不了解全貌,就贸然下结论,实在有点盲人摸象
  29. 如果只是局限于个别案例分析,会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30. 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太单一,结果难免像盲人摸象一样片面。
  31. 缺乏全局意识,只凭局部经验行动,容易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32. 对历史事件一知半解,主观臆断,往往如同盲人摸象
  33. 团队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导致决策像盲人摸象一般。
  34. 学术讨论如果只关注细枝末节,最终只会沦为盲人摸象式的争论。
  35. 每个人只了解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所以在会上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争论不休。
  36. 不同领域的专家各有见解,若缺乏整合,容易形成盲人摸象的局限性认识。
  37. 把复杂的社会变迁归因于单一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盲人摸象式简化错误。
  38. 我们缺乏信息交流,每个人只看到局部,讨论结果变成了盲人摸象的局面。
  39. 面对多元的数据时,如果只看自己专注的一点,分析结果就会变成盲人摸象
  40. 执行项目时,如果没能纵观全局,各个环节就容易各自为政,成了盲人摸象
  41. 不掌握全面资料贸然判断,会导致盲人摸象的失误,最后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42. 各个部门对于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如果不交流就会出现盲人摸象的混乱状况。
  43. 如果不深入调查研究,仅凭表面和局部现象去判断问题,就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盲人摸象的详细解释

盲人摸象(máng rén mō xiàng)是一个源自印度佛教寓言的成语,用来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妄加判断的行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几位盲人摸象,各自触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象耳的人说大象像扇子,摸到象鼻的人说大象像管子。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感受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全部模样。

 

盲人摸象形象地揭示了认知局限的问题。它提醒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客观,不能以偏概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立场、经验或信息的局限,犯下类似盲人摸象的错误。

 

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它告诫我们,要避免主观臆断,应该多方求证,才能获得对事物更完整的认识。

盲人摸象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