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哀鸿遍野的近义词(41个)

共找到 41 个哀鸿遍野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饿殍载道([è piǎo zài dào]):形容因饥荒或灾难导致大量人死亡,尸体遍布道路,景象极为惨烈。
  2.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描述百姓生活极其困苦,几乎无法生存,社会状况非常悲惨。
  3. 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指人们因战乱或灾祸而背井离乡,失去家园,四处流浪。
  4. 家破人亡([jiā pò rén wáng]):表示家庭破裂,亲人离散或死亡,个人遭遇极大不幸。
  5. 满目疮痍([mǎn mù chuāng yí]):形容眼前所见全是破败和伤痕,常用来比喻社会或环境的极度破坏。
  6. 生灵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指百姓在战乱或灾难中遭受巨大苦难,生命如同被涂上炭灰般悲惨。
  7. 饿殍遍地([è piǎo biàn dì]):形容因饥荒或灾祸导致饿死的人遍布各地,景象凄惨无比。
  8. 十室九空([shí shì jiǔ kōng]):形容因战乱或灾难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房屋大多空无一人。
  9. 白骨累累([bái gǔ lěi lěi]):形容死者众多,尸骨堆积如山,反映出惨烈的灾难或战乱后果。
  10.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指土地荒芜,寸草不生,形容灾后或战后大片区域的凄凉景象。
  11. 哀声遍野([āi shēng biàn yě]):形容哭泣和悲叹之声充斥四野,反映出人们的深重苦难。
  12. 尸横遍野([shī héng biàn yě]):指尸体散布在广阔的田野上,形容战乱或灾难后的惨状。
  13. 民怨沸腾([mín yuàn fèi téng]):描述百姓因生活困苦或压迫而充满怨恨,情绪激愤如同沸水。
  14. 涂炭生灵([tú tàn shēng líng]):指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和折磨,生命如同被涂上黑炭般悲惨。
  15. 哀鸿载道([āi hóng zài dào]):形容悲鸣之声充斥道路,反映出人民因灾难或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惨状。
  16.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指因战乱或灾祸而生活动荡,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17. 残垣断壁([cán yuán duàn bì]):形容房屋破败,墙壁倒塌,常见于战乱或灾难后的景象。
  18. 饿殍满路([è piǎo mǎn lù]):指因饥荒或灾难导致饿死的人布满道路,景象极为凄惨。
  19. 哀鸿满路([āi hóng mǎn lù]):形容悲苦的哭声充斥道路,反映出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
  20. 哀鸿遍地([āi hóng biàn dì]):指悲鸣之声遍布大地,形容人民因灾祸而陷入极度困苦。
  21. 民困国穷([mín kùn guó qióng]):指百姓生活贫困,国家资源匮乏,整体社会状况非常艰难。
  22. 哀鸿塞途([āi hóng sè tú]):形容道路上充满悲苦的声音,反映出人民因灾难而流离的惨况。
  23. 人烟稀少([rén yān xī shǎo]):指人口稀疏,住户极少,常用来形容灾后或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24. 哀鸿满野([āi hóng mǎn yě]):指悲苦之声充斥田野,形容人民因灾祸而陷入极度困苦的景象。
  25. 哀鸿遍路([āi hóng biàn lù]):形容悲鸣之声遍布道路,反映出因灾难或战乱导致的深重苦难。
  26. 哀声载道([āi shēng zài dào]):指悲叹和哭泣之声充斥道路,形容人民生活的极度困苦。
  27. 民穷财尽([mín qióng cái jìn]):指百姓贫困,财物耗尽,形容社会经济的极度衰败。
  28. 哀鸿在野([āi hóng zài yě]):形容田野间充满悲苦之声,反映出人民因灾祸而流离失所的惨状。
  29. 哀声满路([āi shēng mǎn lù]):指道路上充满悲叹之声,形容人民因灾难而陷入深重苦难。
  30. 哀声塞途([āi shēng sè tú]):形容道路上充斥着悲苦的声音,反映出社会的极度困苦景象。
  31. 哀鸿满道([āi hóng mǎn dào]):指悲鸣之声充斥道路,形容人民因灾难而遭受的巨大苦难。
  32. 饿殍塞路([è piǎo sè lù]):形容因饥荒或灾难导致饿死的人阻塞道路,景象极为凄惨。
  33. 哀声遍地([āi shēng biàn dì]):指悲叹之声遍布大地,反映出人民因灾祸而陷入极度困苦。
  34. 离乡背井([lí xiāng bèi jǐng]):指因战乱或灾祸而被迫离开家乡,背弃故土,四处流浪。
  35.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形容家庭极度贫困,家中空无一物,仅剩四堵墙壁。
  36. 流离颠沛([liú lí diān pèi]):指因战乱或灾难而四处流浪,生活动荡不安,居无定所。
  37. 哀鸿塞路([āi hóng sè lù]):形容道路上充满悲苦之声,反映出人民因灾难而流离失所的惨况。
  38. 哀声满野([āi shēng mǎn yě]):指悲叹之声充斥田野,形容人民因灾祸而遭受深重苦难。
  39. 民生凋敝([mín shēng diāo bì]):指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经济衰败,呈现出一片破败景象。
  40. 民力凋零([mín lì diāo líng]):形容百姓力量衰弱,生活艰难,社会整体呈现衰败之象。
  41. 饿殍塞途([è piǎo sè tú]):指因饥荒或灾难导致饿死的人阻塞道路,景象极为凄惨。

哀鸿遍野的详细解释

哀鸿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灾荒或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痛苦哀号的悲惨景象。这个成语中的哀鸿指的是哀鸣的大雁,遍野则强调范围之广,两者结合便勾勒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画面。

 

从字面来看,哀鸿遍野描绘的是大雁在荒野中悲鸣的场景。古人常以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这个成语更多用来隐喻社会动荡时期民众的苦难。大雁的哀鸣声遍布原野,暗示受灾范围广泛,无人能够幸免。

 

在历史文献中,哀鸿遍野常被用来描述天灾人祸后的惨状。无论是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还是战争动乱等人为祸患,只要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生活困苦,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它不仅反映了物质上的匮乏,更道出了精神上的痛苦与绝望。

 

如今,哀鸿遍野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形容真实的灾难场景外,有时也用于比喻某个领域遭受重创后的萧条景象。但无论用在何种语境,这个成语始终保持着其悲怆凄凉的底色,传递着深切的同情与哀悯。

哀鸿遍野的出处

哀鸿遍野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