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走为上计的近义词(44个)

共找到 44 个走为上计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形容迅速逃跑,消失得无影无踪,常用于描述避开危险或困境的行为。
  2. 溜之大吉([liū zhī dà jí]):指迅速逃走以求平安,多用于形容在不利情况下赶紧离开。
  3. 避之不及([bì zhī bù jí]):指来不及躲避或逃离,也可引申为急于脱离某种局面。
  4. 远走高飞([yuǎn zǒu gāo fēi]):比喻离开原来的地方,去很远的地方寻求自由或安全。
  5. 一走了之([yī zǒu liǎo zhī]):指不负责任地离开,把事情或问题抛下不管。
  6. 逃之天天([táo zhī tiān tiān]):形容迅速逃跑,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某些困境或危险脱离关系。
  7. 拔腿就跑([bá tuǐ jiù pǎo]):形容立即逃跑,多用于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8. 仓皇而逃([cāng huáng ér táo]):形容慌忙逃走,常用于惊慌失措的情况下。
  9. 落荒而逃([luò huāng ér táo]):指慌忙逃往荒野之地,多形容失败或受挫后急忙离开。
  10. 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比喻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像老鼠一样躲避。
  11. 闻风而逃([wén fēng ér táo]):一听到风声或消息就立刻逃跑,形容非常胆小或心虚。
  12. 望风而逃([wàng fēng ér táo]):远远看到危险或不利情况就赶紧逃走,形容胆怯。
  13.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指在关键时刻或战斗中逃离,形容缺乏勇气或责任感。
  14. 不战而逃([bù zhàn ér táo]):没有交战就逃跑,形容胆怯或未战先败的心态。
  15. 弃甲而逃([qì jiǎ ér táo]):丢下盔甲逃跑,比喻战败后慌忙撤退。
  16.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形容战败后狼狈逃窜,连装备都丢弃不管。
  17. 望风披靡([wàng fēng pī mǐ]):一见对方的气势就溃散逃跑,形容不堪一击。
  18. 闻风丧胆([wén fēng sàng dǎn]):一听到消息就吓得失去斗志,多指迅速退避。
  19. 溃不成军([kuì bù chéng jūn]):形容军队彻底崩溃,四散逃跑,无法成形。
  20. 作鸟兽散([zuò niǎo shòu sàn]):比喻人群像鸟兽一样四散逃开,形容混乱逃离。
  21. 树倒猢狲散([shù dǎo hú sūn sàn]):比喻靠山倒了,依附的人纷纷逃散或离去。
  22. 一哄而散([yī hōng ér sàn]):形容人群迅速散开,多指无组织地逃离现场。
  23. 星离云散([xīng lí yún sàn]):比喻人群像星星和云彩一样分散,多指迅速离开。
  24.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形容团体或组织分裂瓦解,各自逃散或离去。
  25. 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比喻整体崩溃,四分五裂,常指迅速溃散。
  26. 四散奔逃([sì sàn bēn táo]):形容向四面八方慌忙逃跑,多指混乱撤离。
  27. 仓皇失措([cāng huáng shī cuò]):形容惊慌得不知所措,常伴随逃离的行为。
  28. 慌不择路([huāng bù zé lù]):形容惊慌中不择道路地逃跑,只求尽快脱离。
  29. 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形容非常惊慌,失去主意,多指急忙逃避。
  30. 夺路而逃([duó lù ér táo]):指抢着找路逃跑,形容急于脱离险境。
  31. 逃窜无踪([táo cuàn wú zōng]):指逃跑后不知去向,形容迅速消失在视线中。
  32. 逃遁无影([táo dùn wú yǐng]):形容逃跑后无影无踪,迅速脱离原地。
  33. 避而远之([bì ér yuǎn zhī]):指故意躲避并远离某人或某事,以免卷入麻烦。
  34.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比喻主动退让或回避,以避免冲突或危险。
  35.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指懂得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或是非之地。
  36. 急流勇退([jí liú yǒng tuì]):比喻在形势不利或巅峰时及时退出,以免陷入困境。
  37. 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知道困难或危险后主动退却,避免更大的损失。
  38. 见机而行([jiàn jī ér xíng]):指根据形势变化采取行动,常指及时退避或离开。
  39. 见势不妙([jiàn shì bù miào]):察觉到形势不利,多指赶紧采取措施退避。
  40. 三十六计([sān shí liù jì]):指各种策略或计谋,其中包括以退为进或逃离的策略。
  41. 逃跑([táo pǎo]):指迅速离开某个地方以躲避危险或困境。
  42. 撤退([chè tuì]):指从某个位置或处境中退出,多用于军事或策略性退避。
  43. 退却([tuì què]):指后退或退出某个局面,常用于避免冲突或危险。
  44. 躲避([duǒ bì]):指为了安全或避免麻烦而隐藏或离开某个地方。

走为上计的详细解释

走为上计(zǒu wéi shàng jì)源自《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指在不利形势下主动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个成语蕴含着以退为进的智慧,强调在实力悬殊或处境危险时,保存实力比盲目硬拼更为重要。

 

从战术层面看,走为上计体现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思想。当正面冲突难以取胜时,暂时回避可以避免无谓牺牲,为日后反击创造条件。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都运用过这种策略,比如红军的战略转移就是典型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走为上计也常被用来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或棘手问题。面对无法调和的矛盾时,适当退让往往能化解僵局。这种智慧不是怯懦,而是对形势清醒判断后的理性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走为上计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过度使用可能错失良机,关键要把握撤退的时机和方式。真正的智慧在于区分何时该坚持、何时该退避,做到进退有据。

走为上计的出处

走为上计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