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实际的反义词(50个)

共找到 50 个实际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虚构([xū gòu]):指凭空想象或捏造出来的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常用于描述故事、情节等非真实的事物。
  2. 虚假([xū jiǎ]):指不真实、伪造或欺骗性的内容,与事实相悖,常用来形容信息或行为。
  3. 空想([kōng xiǎng]):指不切合现实的幻想或想法,缺乏可行性或依据。
  4. 虚幻([xū huàn]):指不真实、如梦如幻的状态或事物,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景象或感受。
  5. 假想([jiǎ xiǎng]):指假设或想象出来的情况,通常没有事实基础,仅作为推测或理论。
  6. 虚无([xū wú]):指空无一物或没有实质内容的状态,常用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或空洞的想法。
  7. 臆断([yì duàn]):指主观臆测或没有依据的判断,与客观事实不符。
  8. 臆想([yì xiǎng]):指主观想象或凭空猜测,缺乏真实依据。
  9. 幻想([huàn xiǎng]):指脱离现实的想象或不切实际的念头,常带有美好的憧憬但无事实支撑。
  10. 捏造([niē zào]):指凭空编造或制造虚假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
  11. 伪造([wěi zào]):指人为制造虚假的事物或信息,意图欺骗或掩盖真相。
  12. 编造([biān zào]):指凭空杜撰或虚构内容,通常用于制造不真实的故事或理由。
  13. 假象([jiǎ xiàng]):指表面上看起来真实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现象或表象。
  14. 假装([jiǎ zhuāng]):指故意装出某种姿态或状态,与真实情况不一致。
  15. 虚伪([xū wěi]):指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或态度不真诚。
  16. 空洞([kōng dòng]):指内容空虚、缺乏实质或深度的状态,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想法。
  17. 抽象([chōu xiàng]):指概念化、理论化的内容,脱离具体事实或可感知的形态。
  18. 不实([bù shí]):指不符合事实或真相的情况,常用来形容信息或传言。
  19. 失真([shī zhēn]):指偏离原本真实面貌或本来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信息传递中的偏差。
  20. 作假([zuò jiǎ]):指故意制造虚假内容或行为,用以欺骗或掩饰。
  21. 伪装([wěi zhuāng]):指用虚假的外表或行为隐藏真实情况,常带有欺骗意图。
  22. 虚饰([xū shì]):指用虚假的装饰或言辞掩盖本来的面貌,常用于形容表面工夫。
  23. 杜撰([dù zhuàn]):指凭空编造或无中生有地创造内容,通常没有事实依据。
  24. 空泛([kōng fàn]):指内容空洞、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性或针对性。
  25. 虚浮([xū fú]):指不踏实、不稳重,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作风不务实。
  26. 假冒([jiǎ mào]):指冒充或伪装成他物,意图欺骗或获取不当利益。
  27. 虚夸([xū kuā]):指夸大其词或不切实际地吹嘘,与真实情况不符。
  28. 空话([kōng huà]):指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辞,常用来形容不落实的承诺或言论。
  29. 虚言([xū yán]):指不真实的言语或谎言,与事实相违背。
  30. 假话([jiǎ huà]):指不真实的言辞,通常用来欺骗或掩盖真相。
  31. 谎言([huǎng yán]):指故意说出的不真实的话语,目的是误导或欺骗他人。
  32. 理论([lǐ lùn]):指系统的思想或推测,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未经过实践验证。
  33. 设想([shè xiǎng]):指初步的构想或计划,通常尚未落实或验证。
  34. 假定([jiǎ dìng]):指假设某种情况或条件成立,常用于推测或讨论。
  35. 空虚([kōng xū]):指内心或内容空荡荡,缺乏充实感或实质性东西。
  36. 虚渺([xū miǎo]):指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状态,常用来形容遥不可及的想法。
  37. 臆测([yì cè]):指主观猜测或推断,缺乏客观依据或事实支持。
  38. 虚设([xū shè]):指形式上存在但没有实质作用或内容,常用来形容机构或规定。
  39. 虚名([xū míng]):指没有实质内容的声誉或名号,常用来形容空有其名的情况。
  40. 假意([jiǎ yì]):指表面上的意愿或态度,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
  41. 虚情([xū qíng]):指不真诚的感情或态度,常用来形容表面上的关怀或热情。
  42. 虚礼([xū lǐ]):指形式化的礼节或客套,缺乏真心或实质意义。
  43. 虚文([xū wén]):指空洞无物的文章或言辞,缺乏深刻内容或真实价值。
  44. 空论([kōng lùn]):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议论或观点,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讨论。
  45. 假说([jiǎ shuō]):指未经证实或验证的假设,通常用于科学或学术探讨。
  46. 空言([kōng yán]):指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辞,常用来形容空洞的承诺或说辞。
  47. 虚造([xū zào]):指凭空制造或编造,常用来形容没有依据的内容或事物。
  48. 虚构故事([xū gòu gù shì]):指完全凭想象编造的故事内容,与真实事件无关。
  49. 虚假信息([xū jiǎ xìn xī]):指不真实或捏造的信息,通常用于误导或欺骗。
  50. 空想主义([kōng xiǎng zhǔ yì]):指脱离现实、只停留在幻想中的思想或理念。

实际的详细解释

实际(shí jì)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真实情况。这个词强调与理论、想象或表面现象相对立的真实状态,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或真实面貌。

 

在日常使用中,实际往往与具体行动、可验证的事实相关。比如实际效果指的是通过实践得到的结果,实际操作则强调具体的执行过程而非纸上谈兵。

 

从哲学角度看,实际体现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承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人们常说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是强调要从具体条件出发,避免主观臆断。

 

这个词也常出现在对比语境中,如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计划与实际的出入,都突显了理想状态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差异。

实际的出处

实际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