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昏聩的近义词(37个)

共找到 37 个昏聩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昏庸([hūn yōng]):指人头脑不清醒,处事糊涂,缺乏明智的判断力,常用来形容决策者的无能或不明事理。
  2. 糊涂([hú tu]):形容人思维混乱,缺乏条理,无法正确理解或处理事务,常带有轻微的贬义。
  3. 愚钝([yú dùn]):指人反应迟缓,理解力差,缺乏灵敏的思维能力,多用于形容智力或悟性不足。
  4. 愚昧([yú mèi]):指人缺乏知识或见识,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常用来批评无知或不开化。
  5. 无能([wú néng]):形容一个人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或职责,常带有贬低意味。
  6. 平庸([píng yōng]):指人或事物没有突出之处,表现普通,缺乏才华或能力。
  7. 迟钝([chí dùn]):形容人反应慢,思维不敏捷,对外界变化或信息的感知较迟缓。
  8. 蠢笨([chǔn bèn]):指人智力低下,动作或思维笨拙,常用于批评缺乏智慧或灵活性。
  9. 鲁钝([lǔ dùn]):形容人质朴但反应迟缓,缺乏机敏或灵巧的特质,多用于贬义评价。
  10. 懵懂([měng dǒng]):指人对事物缺乏清晰的认识,处于一种迷糊或不明白的状态,常用于形容无知或天真。
  11. 愚蠢([yú chǔn]):形容人缺乏智慧,做事或判断时显得荒唐或不明智,常带有强烈的贬义。
  12. 笨拙([bèn zhuō]):指人动作或思维不够灵活,显得不熟练或不聪明,常用于形容能力不足。
  13. 麻木([má mù]):形容人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思想或情感上显得迟钝或冷漠。
  14. 呆滞([dāi zhì]):指人眼神或动作显得没有生气,反应慢,缺乏活力或灵敏度。
  15. 昏暗([hūn àn]):原指光线不足,引申为人的思维或见识不够清晰,缺乏洞察力。
  16. 混沌([hùn dùn]):指事物或思维处于一种混乱、不清晰的状态,缺乏条理或明辨能力。
  17. 迷糊([mí hu]):形容人神志不清或对事物认识模糊,常用于描述一时困惑或不明白的状态。
  18. 愚鲁([yú lǔ]):指人智慧不足,显得粗鲁或不精明,常用于批评缺乏见识或修养。
  19. 木讷([mù nè]):形容人言语或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或表达能力,常带有质朴但不机敏的意味。
  20. 痴呆([chī dāi]):指人智力低下或反应迟钝,常用于形容思维能力严重受限的状态。
  21. 愚笨([yú bèn]):形容人缺乏智慧,处事或学习能力较差,常用于批评不聪明或不灵敏。
  22. 迟缓([chí huǎn]):指人的动作或思维速度慢,缺乏快速反应的能力。
  23. 呆板([dāi bǎn]):形容人缺乏灵活性,行为或思维僵硬,不善于变通。
  24. 呆傻([dāi shǎ]):指人显得傻乎乎,反应迟钝,缺乏机智或灵敏的表现。
  25. 愚拙([yú zhuō]):形容人智慧和能力不足,显得笨拙或不擅长处理事务。
  26. 无知([wú zhī]):指人缺乏知识或见解,对事物没有正确的了解,常用于批评不开化或不学无术。
  27. 浅薄([qiǎn báo]):形容人见识或学识不深,缺乏深刻的理解或洞察力。
  28. 蒙昧([méng mèi]):指人处于无知或未开化的状态,对事物缺乏清晰的认知。
  29. 浑噩([hún è]):形容人神志不清,思维混乱,缺乏清醒的判断能力。
  30. 愚痴([yú chī]):指人缺乏智慧,对事物认识不清,常带有佛教用语中执迷不悟的含义。
  31. 蠢钝([chǔn dùn]):形容人反应迟钝,缺乏灵敏的思维或行动能力,常用于贬义评价。
  32. 庸碌([yōng lù]):指人能力平庸,碌碌无为,缺乏突出的才干或作为。
  33. 昏迷([hūn mí]):原指失去知觉,引申为人的思维或判断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34. 庸俗([yōng sú]):形容人思想或行为缺乏高雅,显得普通且缺乏深度。
  35. 无识([wú shí]):指人缺乏见识或辨别能力,对事物认识不足。
  36.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形容人极度缺乏知识和见解,对事物没有正确的判断,常用于强烈批评。
  37. 浑浑噩噩([hún hún è è]):形容人生活或思维状态混乱,没有目标或清醒的意识,常用于批评不思进取。

昏聩的详细解释

昏聩(hūn kuì)原指视力模糊、耳力衰退的生理状态,后引申为头脑糊涂、不明事理的意思。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人因年老或糊涂而丧失判断力,无法做出明智决策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昏聩多用于批评统治者或官员的无能。比如史书常记载某帝王晚年昏聩,导致朝政混乱;或描述官吏昏聩渎职,酿成祸患。这种用法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现代汉语中,昏聩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既可以形容老年人思维退化,也能讽刺某些人面对明显事实却执迷不悟。值得注意的是,昏聩与单纯的愚蠢不同,它更强调因主观懈怠或客观退化导致的认知障碍。

 

从构词法看,昏聩由表示模糊的昏和表示耳聋的聩组合而成,这种并列结构强化了感官与心智双重失灵的含义。与之近义的词语有昏庸、糊涂,但昏聩的贬抑程度更为严重。

昏聩的出处

昏聩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