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慈悲的近义词(46个)

共找到 46 个慈悲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仁慈([rén cí]):指人的心地善良,对他人充满关怀和怜悯之心,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2. 仁爱([rén ài]):形容一种深厚的关爱和善意,愿意为他人着想,体现人性中的美好一面。
  3. 怜悯([lián mǐn]):对他人苦难或不幸产生同情心,愿意给予安慰或帮助。
  4. 恻隐([cè yǐn]):内心对他人遭遇感到不忍和同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情绪。
  5. 悲悯([bēi mǐn]):对他人苦难感到深深的同情和哀怜,常带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
  6. 怜惜([lián xī]):对他人或事物感到爱惜和同情,不忍心看到其受苦或受损。
  7. 善心([shàn xīn]):指一颗善良的心,愿意为他人做好事,展现出温暖和关怀。
  8. 善意([shàn yì]):对人或事怀有友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意愿,不带恶意。
  9. 温情([wēn qíng]):表现出的温柔和关怀之情,常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10. 柔情([róu qíng]):温柔而深厚的情感,带有体贴和关爱之意。
  11. 恩惠([ēn huì]):给予他人的好处或帮助,体现出一种无私的关怀。
  12. 恩泽([ēn zé]):指施加于他人的恩情和好处,常带有一种施恩者的仁厚态度。
  13. 厚道([hòu dao]):为人宽厚、善良,不苛刻待人,处事充满人情味。
  14. 宽厚([kuān hòu]):待人宽容大度,心地善良,不计较小事,展现仁和的一面。
  15. 宽仁([kuān rén]):形容为人宽容且有仁爱之心,对他人充满体谅和关怀。
  16. 和善([hé shàn]):性情温和,态度友善,容易让人感到亲切和安心。
  17. 慈善([cí shàn]):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对弱者或需要帮助的人展现关爱和支持。
  18. 德行([dé xíng]):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常体现为对人友善和无私的帮助。
  19. 恩情([ēn qíng]):对他人的深厚情谊和关怀,常指施恩或感激之情。
  20. 关爱([guān ài]):对他人给予关心和爱护,体现出一种无私的情感。
  21. 关怀([guān huái]):对他人的处境或需要表示关心和体贴,是一种温暖的态度。
  22. 体恤([tǐ xù]):理解他人的难处并给予关心和帮助,体现细腻的情感。
  23. 体贴([tǐ tiē]):对他人细致入微地关怀,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24. 同情([tóng qíng]):对他人的遭遇或处境感同身受,愿意分担其痛苦或提供帮助。
  25. 哀怜([āi lián]):对他人不幸或苦难感到悲伤和同情,常伴随一种不忍之心。
  26. 悯恤([mǐn xù]):对弱者或受苦者表示同情和关怀,常带有一种怜爱之情。
  27. 仁厚([rén hòu]):为人宽厚且有仁爱之心,待人处事充满善意和包容。
  28. 仁义([rén yì]):具有仁爱和正义的品德,体现对他人的关怀和公平。
  29. 善念([shàn niàn]):内心充满善良的想法,愿意为他人着想并做出有益之事。
  30. 好心([hǎo xīn]):怀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出于真诚的关怀而行动。
  31. 仁德([rén dé]):高尚的道德和仁爱之心,体现为对他人的宽容和善待。
  32. 仁心([rén xīn]):一颗充满仁爱和善意的心,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关怀。
  33. 悲心([bēi xīn]):对他人苦难感同身受的内心情感,常伴随帮助的意愿。
  34. 怜爱([lián ài]):对他人的疼爱和同情,尤其是对弱小或不幸者的关怀。
  35. 宽恕([kuān shù]):对他人过错或冒犯予以原谅,体现出一种大度和仁爱。
  36. 慈爱([cí ài]):对他人充满温柔的关爱和深厚的感情,常用于长辈对晚辈。
  37. 慈心([cí xīn]):一颗充满关怀和善意的心,愿意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38. 慈蔼([cí ǎi]):态度温和而充满关怀,让人感到亲切和安心。
  39. 仁恕([rén shù]):以仁爱之心宽恕他人,展现出宽容和大度的品质。
  40. 善德([shàn dé]):善良的品德,表现为对他人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
  41. 恩义([ēn yì]):对他人的恩情和道义,常体现为一种深厚的关怀和责任感。
  42. 慈祥([cí xiáng]):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关怀和温暖,常用于形容长者的神态。
  43. 仁慈之心([rén cí zhī xīn]):内心充满善良和关怀,愿意为他人着想并提供帮助。
  44. 怜悯之情([lián mǐn zhī qíng]):对他人的苦难或不幸产生的同情情感,常伴随帮助的意愿。
  45.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对天地间的苦难和人类的遭遇感到悲伤和同情,体现深厚的人文关怀。
  46. 恻隐之心([cè yǐn zhī xīn]):内心对他人的苦难感到不忍和同情,是一种自然的善良情感。

慈悲的详细解释

慈悲(cí bēi)是佛教核心概念之一,指对众生怀有深切怜悯与关爱之情。它包含两种相辅相成的品质:慈悲中的慈代表给予快乐的心愿,悲则代表拔除痛苦的愿望。

 

在传统文化中,慈悲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实践智慧。它要求人们超越自我中心,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生命。这种品质使人能够理解他人的困境,并愿意主动施以援手。

 

慈悲的实践往往表现为宽容、布施、救护等行为。它既是对他人的善意,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净化。当一个人培养起真正的慈悲时,其言行自然会流露出温暖与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慈悲不同于单纯的同情,它包含着智慧与勇气的维度。一个具备慈悲心的人,既能够感同身受,又能够保持清醒,做出真正有益于他人的选择。

慈悲的出处

慈悲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