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充耳不闻的造句(41个)

共有 41 个充耳不闻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总是充耳不闻,根本不听别人的劝告。
  2. 面对批评,他选择了充耳不闻
  3. 老师的话他一向充耳不闻
  4. 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充耳不闻
  5. 孩子对父母的提醒充耳不闻
  6. 同学的善意提醒他却充耳不闻
  7. 他对同事的建议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8. 对于身边朋友的劝解,她始终充耳不闻
  9. 他面对所有指责都是充耳不闻的态度。
  10. 每次家人叮嘱,他都选择充耳不闻
  11. 即使众人反对,他还是充耳不闻,坚持己见。
  12. 重要的安全提示,他总是充耳不闻,结果吃了大亏。
  13. 即使老师多次劝导,他仍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14. 尽管大家苦口婆心相劝,他还是充耳不闻,不知悔改。
  15. 对于同事的一再提醒,他却充耳不闻,执意要去做。
  16. 任何人的劝说在他这里都是充耳不闻,无法动摇他的决定。
  17. 他对别人的批评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很难改进自己的缺点。
  18. 他说的话没人愿意听,他自然也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
  19. 不管同学怎么提醒,他总是充耳不闻,最后自食其果。
  20. 尽管家长一再强调安全,他却总是充耳不闻,一意孤行。
  21. 面对来自各方的善意提醒,她依然选择了充耳不闻,做事鲁莽。
  22. 每当遇到批评,他就装作充耳不闻,这样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23. 即使大家再怎么劝他,他只是充耳不闻,结果事情越变越糟。
  24. 公司多次举办培训,可他充耳不闻,最后业务水平没提高。
  25. 虽然父母反复叮嘱要小心,他却依旧充耳不闻,频频犯错。
  26. 老师耐心讲解,家长细心呵护,可孩子依然充耳不闻,不认真学习。
  27. 朋友们不断规劝,家人也不停叮咛,但他却总是充耳不闻,结果吃苦头。
  28. 大家一再提醒他要注意身体健康,可他完全充耳不闻,依旧作息无度。
  29. 眼看事情愈发严重,可他还是充耳不闻,对别人的建议毫不在意。
  30. 面临重要考试,家人反复提醒他抓紧复习,而他完全充耳不闻,沉迷游戏。
  31. 不论同事怎样善意提醒,主管怎样耐心批评,他就是充耳不闻,始终不改。
  32. 面对父母和老师的反复劝诫,他却习惯性充耳不闻,最终导致成绩下滑。
  33. 尽管身边的人急切地希望他醒悟,但他却总是选择充耳不闻,执迷不悟。
  34. 即便亲朋好友多次劝他改正坏习惯,他依然充耳不闻,终究为此付出代价。
  35. 众人纷纷提出宝贵建议,然而他却一概充耳不闻,终致问题不断恶化。
  36. 不论亲人怎样讲道理,她始终充耳不闻,任由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37. 面对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善意的劝告,他充耳不闻,丝毫不放在心上,最终失去了发展机会。
  38. 父母言传身教,朋友苦口婆心,可他习惯充耳不闻,结果陷入困境,悔恨不已。
  39. 即使遇到再多批评和指正,她都充耳不闻、置若罔闻,难怪性格缺陷一直没有改善。
  40. 家人、老师和朋友一再提醒他注意安全,他却依然充耳不闻,最后由于疏忽而受伤。
  41. 上级屡次提出整改意见,他却视若无睹、充耳不闻,最终被公司辞退,非常后悔。

充耳不闻的详细解释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小雅·何人斯》,字面意思是将耳朵塞住不听声音。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故意不听外界的声音或意见,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拒绝接受的态度。

 

在实际使用中,充耳不闻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些信息、建议或批评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比如面对他人的善意提醒,有人可能会选择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暗示着固执或不愿改变。

 

这个成语与置若罔闻意思相近,但充耳不闻更强调主观上的故意不听。它生动地展现了人与人沟通中的障碍,也反映了某些人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的逃避态度。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微妙心理。

充耳不闻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