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归顺的反义词(53个)

共找到 53 个归顺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反抗([fǎn kàng]):指以行动或态度抵制某种权威或控制,表达不服从或对抗的情绪。
  2. 反叛([fǎn pàn]):指背离原有忠诚或所属团体,采取对抗或背叛的行为。
  3. 抗争([kàng zhēng]):指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或信念,与某种力量进行斗争或抵制。
  4. 抵制([dǐ zhì]):指通过行动或态度拒绝接受或参与某事,通常带有反对意味。
  5. 违抗([wéi kàng]):指不遵从命令或规则,表现出不听从或对抗的态度。
  6. 叛逆([pàn nì]):指不顺从主流或权威,表现出反传统或不服从的倾向。
  7. 背叛([bèi pàn]):指违背信任或忠诚,对原本所属的团体或个人采取敌对行为。
  8. 对抗([duì kàng]):指以敌对的态度或行动与某方进行斗争或对立。
  9. 起义([qǐ yì]):指群众或团体为推翻某种统治或压迫而发起的武装行动。
  10. 造反([zào fǎn]):指以武力或行动挑战现有权威,试图改变现状。
  11. 叛变([pàn biàn]):指背离原有阵营或组织,投向敌对一方或采取敌对行动。
  12. 不服([bù fú]):指内心不认同或不愿意接受某种安排或权威。
  13. 不从([bù cóng]):指不愿意遵从或听从某种指令或安排。
  14. 抗命([kàng mìng]):指拒绝执行上级命令,表现出不服从的态度。
  15. 违命([wéi mìng]):指不遵从命令或指示,采取与之相悖的行动。
  16. 逆反([nì fǎn]):指心理或行为上对某种要求或期待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17. 不屈([bù qū]):指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保持坚定的立场。
  18. 抗拒([kàng jù]):指以行动或态度拒绝接受某种要求或控制。
  19. 不顺([bù shùn]):指不愿意顺从或接受某种安排或现状。
  20. 叛离([pàn lí]):指背离原有的团体或忠诚,脱离原有关系。
  21. 背离([bèi lí]):指在思想或行动上与原有立场或团体产生分歧。
  22. 反目([fǎn mù]):指原本亲近的关系因矛盾或利益而变成敌对。
  23. 不驯([bù xùn]):指性格或行为上不愿意被约束或驯服。
  24. 不逊([bù xùn]):指态度上不谦逊或不服从,带有对抗意味。
  25. 叛乱([pàn luàn]):指以武力或组织形式挑战现有统治或秩序。
  26. 作乱([zuò luàn]):指制造混乱或破坏秩序,通常带有对抗权威的意图。
  27. 不恭([bù gōng]):指态度上不尊敬或不服从,缺乏应有的礼貌。
  28. 不敬([bù jìng]):指对上级或长辈缺乏尊重,表现出对抗或轻视。
  29. 反制([fǎn zhì]):指采取措施对抗或限制某种行为或力量。
  30. 不法([bù fǎ]):指不遵守法律或规则,表现出对抗秩序的行为。
  31. 叛逃([pàn táo]):指背叛原有组织或国家,逃往敌对一方。
  32. 起兵([qǐ bīng]):指发动武装力量进行斗争,通常是为了推翻某种统治。
  33. 背弃([bèi qì]):指抛弃原有的忠诚或承诺,采取相反的立场。
  34. 作对([zuò duì]):指故意与某方为敌,采取敌对或反对的态度。
  35. 反击([fǎn jī]):指在受到攻击或压迫后进行回击或对抗。
  36. 不听([bù tīng]):指不愿意听从劝告或命令,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37. 不理([bù lǐ]):指对某种要求或指示置之不理,表现出漠视或反对。
  38. 不依([bù yī]):指不愿意依从或遵从某种安排或意见。
  39. 背反([bèi fǎn]):指在行为或思想上与原有立场或规则相违背。
  40. 不睦([bù mù]):指关系不和谐,存在矛盾或对立的情绪。
  41. 反感([fǎn gǎn]):指对某事或某人产生厌恶或反对的情绪。
  42. 不和([bù hé]):指关系不融洽,存在分歧或对立的状态。
  43. 反对([fǎn duì]):指明确表示不同意或不赞成某种观点或行为。
  44. 起事([qǐ shì]):指发起行动或斗争,通常是为了改变现状或对抗权威。
  45. 不平([bù píng]):指内心对某种情况感到不满或不认同,带有抗议意味。
  46. 反动([fǎn dòng]):指思想或行动上与主流或进步方向相悖,通常带有贬义。
  47. 不満([bù mǎn]):指对现状或某事感到不满,隐含反对或抗拒的情绪。
  48. 作梗([zuò gěng]):指故意阻挠或反对某事,制造困难或障碍。
  49. 不齿([bù chǐ]):指对某人或某事极为鄙视,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
  50. 叛逆不羁([pàn nì bù jī]):指性格上极度不服从约束,追求自由或对抗权威。
  51. 背道而驰([bèi dào ér chí]):指在方向或目标上与原有立场完全相反,走向对立。
  52.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指严重违背道德或规则,表现出极端的对抗行为。
  53.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指思想和行为上与团体或核心产生分裂,缺乏忠诚。

归顺的详细解释

归顺(guī shùn)指原本对立或独立的个体,主动服从于某个权威或势力。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政权更迭时,地方势力向中央政权表示臣服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改变立场,加入原本敌对的阵营。

 

从历史角度看,归顺往往伴随着政治利益的考量。地方势力选择归顺中央,可能是为了避免战争损失,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特别是在朝代更替时期。

 

在现代语境中,归顺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它可以用来形容企业并购中的服从,也可以比喻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注意的是,归顺通常带有自愿的含义,与被迫投降有所区别。

 

从情感色彩来说,归顺是个中性词,但在具体使用时可能带有褒义或贬义。当用于赞扬时,强调识时务的明智选择;当用于批评时,则暗指没有原则的变节行为。

归顺的出处

归顺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