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亵渎的近义词(43个)

共找到 43 个亵渎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侮辱([wǔ rǔ]):指用言语或行为对他人进行贬低或羞辱,带有轻蔑和不尊重的意味。
  2. 玷污([diàn wū]):指使某物或某人的名誉、纯洁性受到损害,常用于形容对神圣事物的冒犯。
  3. 污蔑([wū miè]):通过不实的言辞或行为损害他人的名声或形象,带有恶意中伤的性质。
  4. 轻慢([qīng màn]):指对人或事物表现出不尊重或轻视的态度,常带有怠慢的情感。
  5. 冒犯([mào fàn]):指言行触犯或得罪他人,尤其是对尊严或信仰的不敬行为。
  6. 羞辱([xiū rǔ]):指通过言辞或行为让人感到羞耻或丢脸,常用于人际关系的冲突中。
  7. 渎职([dú zhí]):指在职责范围内不尽职守或滥用权力,常用于职业道德的失范。
  8. 亵慢([xiè màn]):指对神圣或庄严事物表现出轻慢和不敬的态度。
  9. 污辱([wū rǔ]):指用言语或行为对他人进行贬损,使其感到羞耻或不被尊重。
  10. 轻侮([qīng wǔ]):指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他人或事物,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
  11. 侮慢([wǔ màn]):指以傲慢或轻视的态度对待他人,带有不屑一顾的意味。
  12. 玷辱([diàn rǔ]):指损害他人名誉或尊严的行为,常带有羞辱的性质。
  13. 亵玩([xiè wán]):指以轻浮或不严肃的态度对待庄重的事物,缺乏应有的尊重。
  14. 亵弄([xiè nòng]):指以戏弄或不严肃的方式对待严肃或神圣的事物。
  15. 轻薄([qīng bó]):指言行轻浮、不庄重,常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缺乏应有的敬意。
  16. 轻蔑([qīng miè]):指以鄙视或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人或事物,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17. 戏弄([xì nòng]):指以开玩笑或不认真的方式对待他人,常带有嘲笑或不尊重的成分。
  18. 嘲弄([cháo nòng]):指用言语或行为嘲笑、戏弄他人,带有明显的轻视意味。
  19. 嘲讽([cháo fěng]):指用尖刻的语言或态度对他人进行讥笑,常带有不尊重的成分。
  20. 讥讽([jī fěng]):指用言语或语气对他人进行冷嘲热讽,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21. 贬损([biǎn sǔn]):指用言语或行为降低他人或事物的价值,带有不尊重的意味。
  22. 毁谤([huǐ bàng]):指用不实之词损害他人的名誉或形象,常带有恶意的成分。
  23. 中伤([zhòng shāng]):指用言语或行为恶意攻击他人,损害其名声或尊严。
  24. 诋毁([dǐ huǐ]):指用恶毒的言辞攻击或贬低他人,破坏其名誉或形象。
  25. 污损([wū sǔn]):指使某物或某人的名声、形象受到损害,常用于形容不敬行为。
  26. 羞耻([xiū chǐ]):指让人感到丢脸或不光彩的行为或言语,常与尊严受损相关。
  27. 不敬([bù jìng]):指对人或事物缺乏应有的尊重,常用于形容态度上的怠慢。
  28. 无礼([wú lǐ]):指言行缺乏礼貌或尊重,常用于形容对他人态度的不端。
  29. 唐突([táng tū]):指言行冒失或不合时宜,常带有对他人不尊重的意味。
  30. 怠慢([dài màn]):指对人或事缺乏应有的重视或礼貌,表现出忽视或轻视。
  31. 不逊([bù xùn]):指言行不谦逊,缺乏对他人或事物的尊重,常带有傲慢意味。
  32. 藐视([miǎo shì]):指以轻视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待他人或事物,缺乏尊重。
  33. 鄙视([bǐ shì]):指以看不起或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人,表现出明显的轻蔑。
  34. 轻视([qīng shì]):指对人或事物不重视、不尊重,常带有忽视的意味。
  35. 冒渎([mào dú]):指对神圣或庄严事物表现出不敬或冒犯的行为。
  36. 亵黩([xiè dú]):指对尊贵或神圣事物表现出轻慢和不敬的态度。
  37. 毁损([huǐ sǔn]):指通过言行损害他人名誉或事物的价值,常带有不敬意味。
  38. 不恭([bù gōng]):指态度或行为缺乏恭敬,常用于形容对长辈或权威的不敬。
  39. 侮蔑([wǔ miè]):指用言语或行为贬低他人,带有轻蔑和羞辱的性质。
  40. 讥笑([jī xiào]):指用言语或表情嘲笑他人,常带有轻视或不尊重的态度。
  41. 嘲笑([cháo xiào]):指以取笑或不认真的态度对待他人,带有轻蔑的意味。
  42. 羞笑([xiū xiào]):指以嘲笑的方式让他人感到羞耻或难堪,常带有不敬意味。
  43. 诽谤([fěi bàng]):指用不实之词恶意中伤他人,损害其名誉或形象。

亵渎的详细解释

亵渎(xiè dú)指对神圣事物的轻慢或不敬行为,通常带有冒犯或玷污的意味。这个词语往往用于宗教或道德层面,描述对信仰、神明或崇高理念的侮辱性言行。

 

在传统文化中,亵渎被视为严重的道德过失。比如在祭祀场合举止轻浮,或对宗教典籍随意毁损,都属于典型的亵渎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仪式感,更会触犯群体的精神信仰。

 

现代语境下,亵渎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展。它可以指对任何崇高事物的戏谑性解构,比如用低俗方式演绎经典文艺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亵渎的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完全相左的认知。

 

从词源来看,亵渎的本义与污秽相关。亵字原指贴身衣物,引申为不洁;渎字本义为沟渠,暗含浑浊之意。二字组合生动体现了玷污神圣的意象,这种语言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古人对精神洁净的重视。

亵渎的出处

亵渎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