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路不拾遗的近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路不拾遗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夜不闭户([yè bù bì hù]):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夜晚无需锁门,反映出人们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安宁的环境。
  2. 物归其主([wù guī qí zhǔ]):指丢失的东西能够回到原本的主人手中,体现了诚实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3.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指捡到财物不据为己有,表现出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诚信态度。
  4. 民风淳朴([mín fēng chún pǔ]):形容一个地方的人们纯真善良,社会风气良好,彼此信任。
  5. 世风清正([shì fēng qīng zhèng]):指社会风气纯洁正直,人们行为规范,道德水平高。
  6. 风清气正([fēng qīng qì zhèng]):形容社会或团体的风气纯净,氛围正直,没有不良现象。
  7. 人无异心([rén wú yì xīn]):指人们没有私心或不良动机,彼此坦诚相待,社会和谐。
  8. 家无二主([jiā wú èr zhǔ]):比喻秩序井然,人心统一,没有纷争或混乱的现象。
  9.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形容人们生活安定,工作顺心,社会环境稳定和谐。
  10. 太平无事([tài píng wú shì]):指社会安定,没有战乱或动荡,百姓生活平静。
  11.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形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社会秩序良好。
  12. 风调雨顺([fēng tiáo yǔ shùn]):原指自然条件适宜,也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无忧。
  13. 社会和谐([shè huì hé xié]):指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没有大的矛盾或冲突,秩序稳定。
  14. 人心向善([rén xīn xiàng shàn]):形容人们的思想倾向于善良,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15. 德风纯美([dé fēng chún měi]):指道德风尚纯净美好,社会氛围积极向上。
  16. 世道清平([shì dào qīng píng]):形容社会环境安定,秩序良好,没有混乱或不公。
  17. 民心安定([mín xīn ān dìng]):指百姓心理平静,生活稳定,对社会充满信任。
  18. 治世安民([zhì shì ān mín]):指治理国家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
  19.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形容整个国家或社会没有战乱和动荡,百姓安宁。
  20. 治安良好([zhì ān liáng hǎo]):指社会安全状况良好,犯罪率低,人民生活有保障。
  21. 世风日上([shì fēng rì shàng]):形容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人们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22. 民德纯厚([mín dé chún hòu]):指人民品德纯正厚道,社会风尚良好。
  23. 和睦相处([hé mù xiāng chǔ]):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共同维护和谐。
  24. 安宁无忧([ān níng wú yōu]):指社会环境平静,人民生活没有烦恼或不安。
  25. 秩序井然([zhì xù jǐng rán]):形容社会或团体的管理有条不紊,一切都处于良好状态。
  26. 正气凛然([zhèng qì lǐn rán]):指社会或个人充满正直之气,道德氛围浓厚。
  27. 清平世界([qīng píng shì jiè]):形容一个没有动乱和不公的社会,百姓生活安定。
  28. 人伦有序([rén lún yǒu xù]):指社会关系和谐,道德规范得到遵守,秩序良好。
  29. 和谐共处([hé xié gòng chǔ]):形容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尊重和信任。
  30. 盛世安康([shèng shì ān kāng]):指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平安,社会环境稳定。
  31. 道德高尚([dào dé gāo shàng]):形容个人或群体的品行端正,符合伦理准则,社会风气良好。
  32. 诚信为本([chéng xìn wéi běn]):指以诚实守信作为行为准则,反映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33. 纯朴无华([chún pǔ wú huá]):形容人们品质纯真,不虚伪,社会氛围自然和谐。
  34. 安定团结([ān dìng tuán jié]):指社会环境稳定,人们之间关系紧密,共同维护和平。
  35. 风尚高洁([fēng shàng gāo jié]):形容社会风气高雅纯洁,道德水平较高。
  36. 世态清宁([shì tài qīng níng]):指社会状况平静安宁,没有动荡或不良风气。

路不拾遗的详细解释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字面意思是道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遗失的物品。这个成语生动描绘了一个社会风气淳朴、道德高尚的理想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路不拾遗常被用来形容太平盛世的社会景象。它反映了人们诚实守信、不贪图他人财物的美德,也暗示着当时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安定。这种社会状态往往与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教化密切相关。

 

如今,路不拾遗更多被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民风淳朴,或者用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虽然现代社会很难真正做到路不拾遗,但这个成语仍然提醒我们要保持诚信、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路不拾遗的出处

路不拾遗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