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通达的反义词(31个)

共找到 31 个通达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闭塞([bì sè]):指信息、道路或思想等方面不畅通,缺乏交流和联系,处于封闭状态。
  2. 阻塞([zǔ sè]):指道路、渠道或信息的流通受到阻碍,无法顺畅进行。
  3. 隔绝([gé jué]):指与外界完全隔断联系,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4. 阻隔([zǔ gé]):指由于某种障碍而无法沟通或连接,彼此分隔开来。
  5. 不通([bù tōng]):指道路、思想或信息无法顺畅交流,存在阻碍或障碍。
  6. 呆板([dāi bǎn]):形容思维或行为缺乏灵活性,显得僵硬或不适应变化。
  7. 僵硬([jiāng yìng]):指思想、态度或方式缺乏柔和与变通,显得固执或不自然。
  8. 固执([gù zhí]):指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缺乏开阔的胸襟。
  9. 狭隘([xiá ài]):指视野、胸怀或思维方式受限,不够开阔或包容。
  10. 偏执([piān zhí]):指对某一观点或想法过于执着,不肯变通或接纳其他看法。
  11. 愚昧([yú mèi]):指缺乏知识或见识,思想不开化,难以理解新事物。
  12. 无知([wú zhī]):指缺乏学识或见解,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或判断。
  13. 浅薄([qiǎn bó]):指见识或学识不够深入,缺乏广度和深度。
  14. 短浅([duǎn qiǎn]):指眼光或见解局限在眼前,缺乏长远的考虑。
  15. 蔽塞([bì sè]):指由于遮挡或阻碍而无法流通或交流,常用于形容信息或交通。
  16. 滞碍([zhì ài]):指事物进展受阻,难以顺畅进行,存在障碍或困难。
  17. 停滞([tíng zhì]):指事物发展或流动中断,处于静止或不前进的状态。
  18. 凝滞([níng zhì]):指流动或发展受到限制,显得迟缓或不顺畅。
  19. 阻塞([zǔ sè]):指通道或信息的流动被阻断,无法正常进行或交流。
  20. 闭锁([bì suǒ]):指处于封闭或锁定的状态,无法与外界沟通或联系。
  21. 隔阂([gé hé]):指人与人之间由于误解或障碍而产生距离,缺乏交流。
  22. 隔膜([gé mó]):指由于缺乏了解或沟通而产生的心理或情感上的距离。
  23. 生硬([shēng yìng]):指态度、言辞或方式显得不自然,缺乏圆润或灵活性。
  24. 刻板([kè bǎn]):指思维或行为模式固定,缺乏创新或应变能力。
  25. 拘泥([jū nì]):指过于拘束于形式或细节,缺乏灵活性和开阔视野。
  26. 顽固([wán gù]):指态度或观点极其坚定,不肯改变或接受新想法。
  27. 守旧([shǒu jiù]):指固守传统或旧有观念,不愿接受新事物或变革。
  28. 迂腐([yū fǔ]):指思想陈旧,拘泥于过时的观念或做法,缺乏创新。
  29. 陈旧([chén jiù]):指观念、方法或事物过于老旧,不适应当前的需求。
  30. 落伍([luò wǔ]):指思想或行为跟不上时代发展,显得过时或不合时宜。
  31. 保守([bǎo shǒu]):指不愿改变现状,倾向于维持原有状态,缺乏开拓精神。

通达的详细解释

通达(tōng dá)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汉语词汇,形容对事理或人情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状态。这个词语蕴含着顺畅无阻、贯通明白的意象,既可用于描述思维认知的透彻,也可形容人际交往的顺畅。

 

从认知层面看,通达指对复杂问题能够融会贯通,把握本质规律。比如学者对专业领域的通达,往往表现为既能洞察细节又能统观全局的能力。这种理解不是机械记忆,而是经过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有机认知体系。

 

在人际关系中,通达体现为善解人意、圆融处世的智慧。一个通达之人,既能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在社交中展现出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种特质常与人生阅历的积累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通达与圆滑有着本质区别。真正的通达建立在真诚与智慧的基础上,既保持本心又灵活应变,而非无原则的妥协。这种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理想的人格境界。

通达的出处

通达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