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文明的近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文明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文化([wén huà]):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常与社会进步和教化相关。
  2. 教化([jiào huà]):通过教育和道德感化使人变得有礼有德,体现社会进步的成果。
  3. 开化([kāi huà]):指从蒙昧走向知识和理性,社会或个人摆脱落后状态的过程。
  4. 礼仪([lǐ yí]):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现一个群体的道德与修养水平。
  5. 斯文([sī wén]):形容有文化修养、温文尔雅,常用来指有教养的风度。
  6. 修养([xiū yǎng]):指个人在道德、知识和行为上的培养和提升。
  7. 风化([fēng huà]):指通过道德和风俗的影响,使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
  8. 教养([jiào yǎng]):指通过教育和家庭熏陶形成的品德和礼貌。
  9. 礼教([lǐ jiào]):指以礼仪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和规范体系。
  10. 德行([dé xíng]):指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体现个人修养。
  11. 人伦([rén lún]):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规范。
  12. 道义([dào yì]):指符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常用于社会行为的指导。
  13. 品德([pǐn dé]):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14. 风俗([fēng sú]):指一个地区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规范。
  15. 习俗([xí sú]):指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传统。
  16. 礼数([lǐ shù]):指待人接物的礼节和规矩,体现社会交往中的规范。
  17. 规范([guī fàn]):指社会行为的标准和准则,用于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18. 道德([dào dé]):指指导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伦理准则和价值观念。
  19. 伦常([lún cháng]):指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
  20. 雅致([yǎ zhì]):指高雅的情趣和有修养的举止,常用于形容人的气质。
  21. 风度([fēng dù]):指人的举止和态度,体现教养和气质。
  22. 气质([qì zhì]):指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所展现的特有风貌。
  23. 涵养([hán yǎng]):指内在的修养和包容力,体现个人的道德水平。
  24. 素养([sù yǎng]):指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的知识与道德水平。
  25. 情操([qíng cāo]):指高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怀。
  26. 品格([pǐn gé]):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
  27. 操守([cāo shǒu]):指坚守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表现。
  28. 节操([jié cāo]):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29. 品行([pǐn xíng]):指个人的道德表现和行为作风。
  30. 德性([dé xìng]):指人的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
  31. 礼节([lǐ jié]):指社交场合中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方式。
  32. 进步([jìn bù]):指社会或个人在思想、行为上的向前发展。
  33. 开明([kāi míng]):指思想开通,接受新事物,摆脱陈旧观念。
  34. 文化修养([wén huà xiū yǎng]):指通过学习和熏陶形成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
  35. 道德规范([dào dé guī fàn]):指社会中用来约束和引导行为的伦理标准。
  36. 社会风气([shè huì fēng qì]):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普遍的行为倾向和道德氛围。

文明的详细解释

文明(wén míng)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既包含物质层面的进步,也涵盖精神层面的成就。物质层面表现为城市建筑、科技发明、生产工具等具体成果;精神层面则涉及道德规范、艺术创作、哲学思想等抽象范畴。

 

从历史维度看,文明往往与特定地域和民族相关联,如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等。这些文明通过文字记载、文物遗存等方式延续其影响力,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

 

现代语境中的文明更强调社会整体素质,包括公共秩序、环境保护、人际交往等具体行为准则。遵守交通规则、垃圾分类处理等日常细节,都是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

 

文明具有动态发展特性,不同文明间通过交流互鉴实现共同进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都展现了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力。

文明的出处

文明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