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咬文嚼字的造句(39个)

共有 39 个咬文嚼字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总爱咬文嚼字,令人无奈。
  2. 咬文嚼字会影响沟通效率。
  3. 有些人喜欢咬文嚼字抠细节。
  4. 别总咬文嚼字,表达要简明。
  5. 大家都觉得他太咬文嚼字了。
  6. 他讲话总是喜欢咬文嚼字
  7. 咬文嚼字未必体现学问高。
  8. 老师批评他爱咬文嚼字
  9. 他们讨论时经常咬文嚼字,结果没啥实际进展。
  10. 会议上,咬文嚼字影响了团队协作的速度。
  11. 每次争论,他总是咬文嚼字,让人感觉很不自在。
  12. 平常聊天也不要太咬文嚼字,重要的是表达清楚。
  13. 与其咬文嚼字,不如直接了当表达自己的想法。
  14. 写作文时,他过于咬文嚼字,导致意思反而不清楚了。
  15. 有时候,过分咬文嚼字会让沟通变得很困难。
  16. 他在合同条款上咬文嚼字,想占点小便宜。
  17. 咬文嚼字固然可以准确表达,但也容易让人觉得啰嗦。
  18. 在这个项目中,一味咬文嚼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19. 文学创作中,适度咬文嚼字有助于丰富语言。
  20. 有人主张咬文嚼字,其实只为博取抬头的优越感。
  21. 年轻同事习惯咬文嚼字,常让领导感觉难以沟通。
  22. 在辩论比赛时,咬文嚼字成了他获胜的法宝。
  23. 如果总是咬文嚼字,反而容易让人忽略核心问题。
  24. 开会讨论方案时,咬文嚼字让计划进度严重拖延。
  25. 出于严谨,编辑习惯咬文嚼字,但有时也影响了效率。
  26. 写论文的时候,他总是喜欢咬文嚼字,就怕表达得不够准确。
  27. 公司条例制定过程中,大家对小细节咬文嚼字,商讨了很久。
  28. 父亲批评我咬文嚼字,说沟通最重要的是清楚明了。
  29. 比起咬文嚼字,更需要宏观把握整体结构和逻辑内容。
  30. 咬文嚼字有时是对语言的尊重,有时却会妨碍顺畅交流。
  31. 虽然咬文嚼字能避免歧义,但频繁如此会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
  32. 有些人太过咬文嚼字,导致沟通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误解和误会。
  33. 领导强调不要过分咬文嚼字,每个人都应以最终效果为主要目标。
  34. 文章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不可过分咬文嚼字,以致影响整体美感。
  35. 他在团队会议中频繁咬文嚼字,导致项目进度一直停滞不前。
  36. 咬文嚼字的人常常把对话变成争辩,讨论难以顺利进行和收获结论。
  37. 每次部门讨论,总有人咬文嚼字,使得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起来。
  38. 虽然咬文嚼字让文风更精准,却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吹毛求疵,难以相处。
  39. 在一些正式场合下,适度咬文嚼字可以体现专业素养,但必须注意掌握分寸。

咬文嚼字的详细解释

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原指过分推敲字句,形容过分注重文字细节而忽略整体意义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文字上过分较真,却忽视实质内容的人。

 

从字面看,咬文嚼字像是要把文字咬碎嚼烂,比喻对字句过分雕琢。这种行为往往显得迂腐,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古代文人有时为了显示学问,会在无关紧要的字词上大做文章。

 

不过咬文嚼字也有积极的一面。在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比如法律文书、学术论文中,适当的字斟句酌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马虎了事,也不能钻牛角尖。

 

现代生活中,咬文嚼字的现象依然常见。有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纠正别人的用词错误,有人则沉迷于文字游戏。这些都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但也要注意场合和分寸。

咬文嚼字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