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平面的反义词(41个)

共找到 41 个平面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立体([lì tǐ]):指具有三维空间感的形态,与二维的平坦形态相对,常见于描述物体或图像的深度感。
  2. 凸面([tū miàn]):指表面向外突出的形状,常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不平整特性,与平坦相对。
  3. 凹面([āo miàn]):指表面向内凹陷的形状,常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下陷特征,与平直形态形成对比。
  4. 曲面([qū miàn]):指具有弯曲形状的表面,通常不是直线或平整的,常用于数学或设计领域。
  5. 高低([gāo dī]):指物体表面或地势有起伏、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地形或物体的高度差异。
  6. 崎岖([qí qū]):形容地形或道路不平坦,有高低起伏,常用于描述山路或复杂地貌。
  7. 起伏([qǐ fú]):指物体表面或地势有高有低、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地形或情感波动。
  8. 凹凸([āo tū]):形容表面有高有低、不平整的状态,通常指物体表面的不规则形态。
  9. 坎坷([kǎn kě]):形容道路或地形不平坦,多有障碍或高低差异,也可引申为人生经历的曲折。
  10. 粗糙([cū cāo]):指表面不光滑,有颗粒或不平整的感觉,常用于形容材质或触感。
  11. 不平([bù píng]):指表面或状态不平整,有高低差异或不平衡,常用于描述物体或心理状态。
  12. 隆起([lóng qǐ]):指表面某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地形或物体形态。
  13. 下陷([xià xiàn]):指表面某部分向下凹陷,形成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地面或结构变化。
  14. 突兀([tū wù]):形容物体或地形突然凸起或高出周围,与平坦或均匀状态形成对比。
  15. 皱褶([zhòu zhě]):指表面出现褶皱或不平整的形态,常用于形容布料、皮肤或地壳结构。
  16. 参差([cēn cī]):形容高低不齐或不整齐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物体排列或地势形态。
  17. 嶙峋([lín xún]):形容岩石或地形高低不平、形态怪异,常用于描述山石的奇特形状。
  18. 险峻([xiǎn jùn]):形容山势或地形高低起伏、陡峭难行,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19. 陡峭([dǒu qiào]):形容地形或物体表面倾斜度大、不平缓,常用于描述山坡或悬崖。
  20. 巍峨([wēi é]):形容山势或建筑高大雄伟,与平坦形态形成鲜明对比,常用于描述壮观景象。
  21. 耸立([sǒng lì]):形容物体或地形高高突起、直立不平,常用于描述高山或高楼。
  22. 高耸([gāo sǒng]):形容物体或地势高高凸起,与平直状态相对,常用于描述山峰或建筑物。
  23. 突起([tū qǐ]):指物体表面某部分向上凸出,形成不平整状态,常用于描述局部形态变化。
  24. 低洼([dī wā]):形容地势或表面低于周围,形成凹陷状态,常用于描述地形特征。
  25. 坑洼([kēng wā]):形容表面有凹坑或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描述道路或地面状况。
  26. 波折([bō zhé]):形容事物或表面有起伏、不平直的状态,也可引申为事情的曲折变化。
  27. 褶皱([zhě zhòu]):指物体表面出现弯曲或不平整的形态,常用于形容布料或地质结构。
  28. 扭曲([niǔ qū]):形容物体表面或形状不平直、弯曲变形,常用于描述物体受力后的形态。
  29. 弯曲([wān qū]):指物体或表面不平直、呈弧形或折线状,常用于描述线条或物体形态。
  30. 倾斜([qīng xié]):形容物体或表面不平直、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结构或地势。
  31. 高亢([gāo kàng]):形容地势或声音高昂、不平缓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地形或情感表达。
  32. 起皱([qǐ zhòu]):指物体表面因受力或自然原因形成不平整的褶皱状态,常用于描述纸张或皮肤。
  33. 凸凹([tū āo]):形容表面高低不平、有凸起和凹陷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物体触感或形态。
  34. 不齐([bù qí]):指物体或表面高低不一、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形容排列或形态差异。
  35. 高下([gāo xià]):形容有高有低、不平整的状态,常用于比喻地位或水平差异,也可指地势。
  36. 凹陷([āo xiàn]):指物体表面向下凹进,形成不平整状态,常用于描述地面或物体形态。
  37. 起落([qǐ luò]):形容有高有低、不平稳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地势起伏或事物变化。
  38. 崎岖不平([qí qū bù píng]):形容地形或道路非常不平坦,高低起伏明显,常用于描述复杂地貌或艰难路径。
  39. 凹凸不平([āo tū bù píng]):形容物体表面高低不齐,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常用于描述触感或外观。
  40. 高低起伏([gāo dī qǐ fú]):形容地势或物体表面有明显的高低变化,不平直,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
  41.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形容物体或地势高低不一、不整齐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形态或排列差异。

平面的详细解释

平面(píng miàn)是一个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几何学中,平面指的是一个无限延展的二维空间,由无数条直线组成,具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厚度。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完全平坦的表面,任何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都是直线。

 

在现实世界中,平面的概念常用于描述物体的表面特性。例如,桌面、墙面或纸张的表面都可以近似看作平面。虽然这些物体实际上可能存在微小的凹凸,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理想化的平面

 

从数学角度看,平面可以通过方程来定义。在三维坐标系中,一个平面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例如ax + by + cz = d。这种表示方法使得平面成为研究空间几何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平面通常指二维的创作空间,如画布或图纸。设计师和艺术家利用平面来安排视觉元素,创造平衡和谐的构图。平面的概念在这些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平面的出处

平面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