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醒悟的反义词(34个)

共找到 34 个醒悟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迷糊([mí hu]):指头脑不清醒,认识模糊,缺乏清晰的判断力。
  2. 糊涂([hú tu]):形容思维混乱,不明事理,缺乏正确的认知。
  3. 昏迷([hūn mí]):指意识丧失或模糊,无法对周围事物作出反应。
  4. 迷惑([mí huò]):表示对事物感到困惑,不明白真相或方向。
  5. 迷茫([mí máng]):形容对前途或情况感到困惑,缺乏明确的目标。
  6. 愚昧([yú mèi]):指缺乏知识和见识,对事物缺乏正确的理解。
  7. 无知([wú zhī]):表示对事物一无所知,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判断。
  8. 痴迷([chī mí]):指沉迷于某事物而失去理智,无法看清现实。
  9. 麻木([má mù]):形容对事物缺乏感知或反应,精神上迟钝。
  10. 蒙昧([méng mèi]):指缺乏知识和开化,处于无知的状态。
  11. 混沌([hùn dùn]):形容思维或状态混乱不清,缺乏条理和清晰度。
  12. 懵懂([měng dǒng]):指对事物缺乏了解,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13. 迷失([mí shī]):表示在思想或方向上失去目标,找不到正确的路径。
  14. 困惑([kùn huò]):指对某事感到疑惑不解,心中充满不确定。
  15. 愚钝([yú dùn]):形容思维迟缓,反应慢,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16. 呆滞([dāi zhì]):指精神或反应迟钝,缺乏活力和敏捷的思考。
  17. 迟钝([chí dùn]):形容反应慢,思维不灵活,缺乏快速的理解能力。
  18. 茫然([máng rán]):表示对情况或未来感到无措,缺乏清晰的认知。
  19. 浑噩([hún è]):指精神状态模糊,缺乏清醒的判断和认识。
  20. 愚蠢([yú chǔn]):形容缺乏智慧和判断力,行为或思维不合逻辑。
  21. 无识([wú shí]):表示缺乏见识和理解,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
  22. 痴愚([chī yú]):指因缺乏智慧而显得愚笨,对事物缺乏洞察。
  23. 昏聩([hūn kuì]):形容头脑不清,缺乏明智的判断,常指年老或糊涂。
  24. 愚鲁([yú lǔ]):指缺乏智慧和灵性,显得笨拙而无知。
  25. 迷乱([mí luàn]):表示思想或情绪混乱,无法冷静地思考问题。
  26. 混淆([hùn xiáo]):指对事物的认识不清,容易将不同概念弄混。
  27. 昏暗([hūn àn]):形容思维或意识不清晰,缺乏明亮和透彻的理解。
  28. 无觉([wú jué]):表示对周围事物缺乏感知和反应,处于无知状态。
  29. 愚顽([yú wán]):指固执而缺乏智慧,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或道理。
  30. 痴呆([chī dāi]):形容精神迟钝,缺乏正常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31. 迷执([mí zhí]):指固执于错误的观念或想法,无法看清真相。
  32. 一无所知([yī wú suǒ zhī]):表示对某事物完全不了解,处于无知的状态。
  33. 不明事理([bù míng shì lǐ]):指缺乏对事物道理的理解,判断力不足。
  34. 糊里糊涂([hú lǐ hú tu]):形容做事或思考时缺乏清晰的逻辑,稀里糊涂。

醒悟的详细解释

醒悟(xǐng wù)指从迷惑或错误中觉醒过来,认识到真相或正确的道理。这个词语常用来描述人在经历某些事情后,突然明白过来,看清了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或本质。

 

人们通常在经历挫折或受到启发后才会产生醒悟。比如一个人沉迷于某种不良习惯,经过亲友的劝告或自身的反思,终于认识到这种习惯的危害,这就是一种醒悟。这种觉醒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认识和内心的转变。

 

醒悟与顿悟有些相似,但醒悟更强调从错误或迷惘中觉醒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更是对自身行为或思想的重新审视和调整。醒悟之后,人们往往会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

 

在文学作品中,醒悟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成长或转变。比如某个角色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终于醒悟到自己过去的错误,从而开始新的生活。这种描写让故事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醒悟的出处

醒悟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