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不公的反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不公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公正([gōng zhèng]):指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符合道义和法律准则。
  2. 公平([gōng píng]):指对待人和事没有偏见,给予同等的机会和待遇。
  3. 公道([gōng dào]):指处理事情合乎情理和正义,让人信服。
  4. 正直([zhèng zhí]):指品行端正,秉持正义,不偏不倚。
  5. 正派([zhèng pài]):指行为端正,符合道德规范,没有私心。
  6. 廉明([lián míng]):指清廉而明察秋毫,处理事务时不偏袒任何一方。
  7. 无私([wú sī]):指不考虑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处事客观。
  8. 中立([zhōng lì]):指在争议中不偏向任何一方,保持客观立场。
  9. 均等([jūn děng]):指资源或机会的分配上没有差别,体现平衡。
  10. 合理([hé lǐ]):指做事符合逻辑和情理,没有偏颇。
  11. 正大([zhèng dà]):指光明磊落,处事符合正道,没有私心杂念。
  12. 清正([qīng zhèng]):指品行清廉,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13. 廉洁([lián jié]):指为人清白,不谋私利,处事符合道德标准。
  14. 公允([gōng yǔn]):指评价或处理事情时没有偏见,符合常理。
  15. 正气([zhèng qì]):指充满正义感,行为端正,不为私利所动。
  16. 平正([píng zhèng]):指处事平稳而公正,不偏不倚。
  17. 公理([gōng lǐ]):指普遍认可的道理,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
  18. 正理([zhèng lǐ]):指符合道德和逻辑的道理,处事无偏差。
  19. 中正([zhōng zhèng]):指不偏不倚,保持中庸和正义的态度。
  20. 方正([fāng zhèng]):指为人或处事端正,不偏离正道。
  21. 平允([píng yǔn]):指处理问题时平稳而合理,没有偏心。
  22. 正直([zhèng zhí]):指品格端正,处事不偏私,坚守原则。
  23. 无偏([wú piān]):指对待人和事没有偏见,保持客观态度。
  24. 公义([gōng yì]):指符合大众利益的正义原则,处事无私。
  25. 正道([zhèng dào]):指符合道德和正义的道路,行为端正。
  26. 均平([jūn píng]):指资源或待遇分配均匀,没有高低之分。
  27. 公心([gōng xīn]):指以大众利益为重的心态,处事无私。
  28. 正论([zhèng lùn]):指符合正义和道理的言论,没有偏颇。
  29. 平直([píng zhí]):指处事平稳而端正,不偏离正轨。
  30. 公明([gōng míng]):指处事光明正大,符合道义和常理。
  31. 正义([zhèng yì]):指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正确原则,维护公理。
  32. 公平合理([gōng píng hé lǐ]):指做事既符合平等原则,又合乎逻辑和情理。
  33. 公正无私([gōng zhèng wú sī]):指处理事务时秉持正义,不考虑个人得失。
  34.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指完全以整体利益为重,毫无私心杂念。
  35.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指在处理问题时不偏向任何一方,保持中立。

不公的详细解释

不公(bù gōng)指缺乏公平正义的状态或行为,通常表现为对待人或事时存在偏颇、歧视或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这个词语蕴含着对公平原则的违背,往往引发人们的不满和抗议。

 

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资源分配不均、机会不平等、待遇差别化等。当某些群体或个人受到不合理的对待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公感,这种感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从个人角度看,遭遇不公会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和愤怒。人们普遍期望被公平对待,当这种期望落空时,就会产生对制度或权威的质疑。消除不公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不公的出处

不公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