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支离的近义词(37个)

共找到 37 个支离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破碎([pò suì]):指物体被打碎或分裂成小块,形容事物不完整或零散的状态。
  2. 零碎([líng suì]):形容事物散乱、不成整体,常用于描述琐碎或不连贯的情况。
  3. 散乱([sǎn luàn]):指事物没有秩序,杂乱无章,缺乏整体性。
  4. 凌乱([líng luàn]):形容事物杂乱无序,没有条理或整齐的状态。
  5. 杂乱([zá luàn]):指事物混杂在一起,缺乏规则和系统性。
  6. 混乱([hún luàn]):形容事物或局面没有秩序,显得紊乱不堪。
  7. 无序([wú xù]):指缺乏条理和规律,呈现出混乱的状态。
  8. 分裂([fēn liè]):指整体被分割成多个部分,失去统一性。
  9. 分散([fēn sàn]):形容事物分布在不同地方,不集中,缺乏整体感。
  10. 零散([líng sàn]):指事物分布不均或不完整,显得东一块西一块。
  11. 琐碎([suǒ suì]):形容事物细小而繁杂,缺乏整体性和重要性。
  12. 不整([bù zhěng]):指事物不齐整,缺乏规整或完整性。
  13. 残缺([cán quē]):形容事物不完整,缺少部分,显得有缺陷。
  14. 断裂([duàn liè]):指物体或关系被切断或分裂,不再连贯。
  15. 崩解([bēng jiě]):指整体结构瓦解,分裂成多个部分。
  16. 瓦解([wǎ jiě]):形容整体结构或组织分解,失去原有的完整性。
  17. 解体([jiě tǐ]):指整体分解成多个部分,不再是一个整体。
  18. 分崩([fēn bēng]):形容整体分裂或崩溃,常用于描述组织或结构的瓦解。
  19. 碎裂([suì liè]):指物体被打破成碎片,失去原来的形态。
  20. 破裂([pò liè]):指物体或关系断开,分裂成多个部分。
  21. 分裂([fēn liè]):指整体被分割成多个部分,失去统一性。
  22. 不齐([bù qí]):形容事物不整齐,参差不一,缺乏一致性。
  23. 散架([sǎn jià]):指结构或整体散开,不再保持原有的形态。
  24. 松散([sōng sàn]):形容结构或组织不紧密,显得零乱或不牢固。
  25. 脱节([tuō jié]):指事物之间失去联系或衔接,显得不连贯。
  26. 断续([duàn xù]):形容事物不连续,时断时续,缺乏整体性。
  27. 参差([cēn cī]):指事物高低不一或不整齐,显得不协调。
  28. 不一([bù yī]):形容事物不统一,存在差异或不协调的情况。
  29. 错乱([cuò luàn]):指事物顺序或结构紊乱,显得没有条理。
  30. 驳杂([bó zá]):形容事物混杂在一起,显得不纯或不统一。
  31. 芜杂([wú zá]):指事物繁杂而无序,缺乏清晰的条理。
  32. 零乱([líng luàn]):形容事物散乱无序,没有规则或整齐的状态。
  33. 不伦([bù lún]):指事物不合逻辑或不协调,显得杂乱无章。
  34. 破碎不堪([pò suì bù kān]):形容事物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完全失去整体性。
  35. 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形容事物散乱不堪,零零碎碎,没有完整性。
  36. 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指事物毫无秩序,显得非常混乱。
  37. 凌乱不堪([líng luàn bù kān]):形容事物杂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支离的详细解释

支离(zhī lí)原指肢体分散残缺的状态,引申为事物破碎不完整的样子。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形容形体残缺不全的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描述事物零散破碎的抽象概念。

 

在文学作品中,支离常用来描绘残破的景象或散乱的状态。比如形容战后的断壁残垣,或是记忆的片段零散,都可以用支离来表达那种不完整的感觉。

 

现代汉语中,支离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形容语言的逻辑混乱,也可以描述画面的构图散乱。当一件事物失去原有的整体性,变得七零八落时,支离就是最贴切的形容。

 

需要注意的是,支离带有明显的消极意味,通常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批评的态度。与破碎、零散等近义词相比,支离更强调从完整到残缺的变化过程。

支离的出处

支离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