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乾燥的近义词(21个)

共找到 21 个乾燥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干枯([gān kū]):形容水分丧失殆尽,变得没有生气,常用于描述植物或皮肤的状态。
  2. 干涸([gān hé]):指水源或液体完全消失,变得没有湿度,常用于描述河流或湖泊。
  3. 干瘪([gān biě]):形容物体因失去水分而收缩、皱缩,显得没有活力,多用于形容果实或人体部位。
  4. 干裂([gān liè]):指因缺水而出现裂纹或裂缝,常用于描述土地或皮肤的状态。
  5. 枯干([kū gān]):形容植物或物体因缺乏水分而变得没有生命力,呈现出干枯的状态。
  6. 枯槁([kū gǎo]):形容草木失去水分,变得毫无生气,也可比喻人精神萎靡。
  7. 枯萎([kū wěi]):指植物因缺水或病害而失去活力,逐渐衰败。
  8. 枯竭([kū jié]):指资源或力量完全耗尽,变得空乏,常用于描述水源或精力。
  9. 干硬([gān yìng]):形容物体因失去水分而变得坚硬且缺乏柔软性。
  10. 干涩([gān sè]):形容物体表面粗糙且缺乏润滑感,也可指嗓子不适。
  11. 枯涩([kū sè]):指因缺水而显得粗糙无光泽,也可形容文笔或声音不流畅。
  12. 干瘦([gān shòu]):形容人或动物因缺乏营养或水分而显得瘦弱无肉。
  13. 枯瘦([kū shòu]):形容身体极度消瘦,像是失去了生命力,常用于形容人或树木。
  14. 干冷([gān lěng]):形容天气寒冷且缺乏湿度,令人感到不适。
  15. 干躁([gān zào]):形容环境或物体极度缺乏水分,令人感到不安或不适。
  16. 枯黄([kū huáng]):指植物叶片因缺水而变得发黄,失去生机。
  17. 干黄([gān huáng]):形容物体颜色因失去水分而变得暗黄无光。
  18. 枯焦([kū jiāo]):形容植物或物体因高温或缺水而变得焦黑无生气。
  19. 干焦([gān jiāo]):指物体因高温或水分丧失而变得焦黑且硬脆。
  20. 干枯无味([gān kū wú wèi]):形容内容或语言缺乏趣味,显得单调乏味。
  21. 枯燥乏味([kū zào fá wèi]):指事物单调无趣,令人感到厌倦。

乾燥的详细解释

乾燥(gān zào)指物体缺乏水分或湿气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物体表面或内部水分蒸发殆尽,质地变得硬脆或粗糙。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缺乏降水会导致土地乾燥,形成龟裂现象。

 

从物理特性来看,乾燥的物质往往具有较低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木材经过乾燥处理后,重量减轻且更不易变形。食品乾燥是常见的保存方法,通过去除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

 

在气象学领域,乾燥气候指年降水量显著少于蒸发量的地区。这类地区植被稀疏,空气中灰尘含量较高。人体皮肤乾燥时会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和油脂。

乾燥的出处

乾燥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