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栩栩的反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栩栩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呆板([dāi bǎn]):形容缺乏生气和活力,显得僵硬而没有灵动感,常用来描述表情、动作或艺术表现的死板状态。
  2. 僵硬([jiāng yìng]):指形态或动作不自然,缺乏柔和和生动的感觉,常用于形容姿态或表情的刻板。
  3. 死板([sǐ bǎn]):形容缺乏灵活性和生命力,给人以刻板、没有生气的感觉,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作品的表现。
  4. 呆滞([dāi zhì]):指眼神、表情或动作显得迟钝,没有活力和灵气,常用来描述缺乏神采的状态。
  5. 木讷([mù nè]):形容人反应迟钝,言行显得笨拙,缺乏机敏和生动的表现。
  6. 刻板([kè bǎn]):指行为或思维方式缺乏变化,显得机械而没有新意,常用于批评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7. 生硬([shēng yìng]):形容态度、语言或动作显得不自然,缺乏柔和与生命力,给人以冷漠或不适的感觉。
  8. 僵直([jiāng zhí]):指身体或姿态显得直硬,缺乏自然和灵动的感觉,常用于形容动作或形态的不协调。
  9. 呆笨([dāi bèn]):形容人或表现显得笨拙,缺乏灵巧和生机,给人以迟钝的印象。
  10. 迟钝([chí dùn]):指反应或思维不够敏捷,显得缓慢而缺乏活力,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11. 笨拙([bèn zhuō]):形容动作或表现不够灵活,显得不自然且缺乏灵气,常用于描述技艺或行为的粗糙。
  12. 呆傻([dāi shǎ]):指表情或行为显得傻气,缺乏机智和生动的感觉,常用来形容人的神态。
  13. 僵滞([jiāng zhì]):形容动作或形态显得停滞不前,缺乏流畅和生命力的表现。
  14. 死气([sǐ qì]):指一种毫无生气的气氛或状态,给人以沉闷和压抑的感觉。
  15. 呆木([dāi mù]):形容表情或行为如同木头一般,缺乏灵动和生气的感觉。
  16. 呆愣([dāi lèng]):指眼神或表情显得发愣,缺乏灵敏和生机的表现,常用来形容人反应慢。
  17. 呆呆([dāi dāi]):形容人或表情显得愣神,缺乏活力和灵动的感觉,常用于描述发呆的状态。
  18. 板滞([bǎn zhì]):指形态或动作显得僵硬且停滞,缺乏自然和流畅的表现。
  19. 硬直([yìng zhí]):形容姿态或动作显得直硬,缺乏柔和和生机的感觉。
  20. 呆气([dāi qì]):指一种缺乏灵气和活力的气质,给人以迟钝或无神的印象。
  21. 无神([wú shén]):形容眼神或表情缺乏神采,显得空洞而没有生命力。
  22. 冷漠([lěng mò]):指态度或表情显得冷淡,缺乏热情和生动的感觉,常用于描述情感的疏离。
  23. 麻木([má mù]):形容感情或反应显得迟钝,缺乏敏感和活力的表现,常用于描述精神状态。
  24. 无趣([wú qù]):指事物或表现缺乏趣味,显得单调而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25. 无聊([wú liáo]):形容状态或表现显得空虚,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的感觉。
  26. 沉闷([chén mèn]):指气氛或表现显得压抑,缺乏轻松和生机的感觉,常用于描述环境或情绪。
  27. 单调([dān diào]):形容事物或表现缺乏变化,显得枯燥而没有生动的特点。
  28. 乏味([fá wèi]):指内容或表现缺乏趣味,显得无聊而没有吸引力和活力。
  29. 枯燥([kū zào]):形容事物或语言缺乏生气,显得干瘪而没有趣味和灵动感。
  30. 无味([wú wèi]):指事物或表现缺乏味道和趣味,显得平淡而没有生命力。
  31. 无生([wú shēng]):形容状态或表现缺乏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死气沉沉的感觉。
  32. 死寂([sǐ jì]):指环境或气氛显得极为安静,缺乏任何生气和动感,常用于形容沉闷的状态。
  33. 冰冷([bīng lěng]):形容态度或表现显得冷酷,缺乏温暖和生命力的感觉。
  34. 呆板无趣([dāi bǎn wú qù]):形容表现既僵硬又缺乏趣味,毫无灵动和吸引力的感觉。
  35. 死气沉沉([sǐ qì chén chén]):形容气氛或状态极为沉闷,毫无活力和生机的表现。
  36. 枯燥无味([kū zào wú wèi]):指内容或表现极其单调,缺乏趣味和生命力的特点。

栩栩的详细解释

栩栩(xǔ xǔ)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形象生动逼真,仿佛活的一样。这个词语常用来描述艺术作品或文学描写中形象的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生命力。

 

在绘画或雕塑中,如果一件作品被评价为栩栩如生,意味着艺术家成功捕捉到了对象的精髓,使其看起来如同真实存在一般。这种表现力往往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文学创作中也常用栩栩来形容人物或场景描写。当作者的文字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画面,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动作,这样的描写就可以说是栩栩如生。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栩栩这个词语源自古代汉语,本义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形容生动逼真的状态。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学,都强调要通过外在形式传达内在神韵。

栩栩的出处

栩栩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