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的近义词(51个)
共找到 51 个假道伐虢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 借刀杀人
- 声东击西
- 暗渡陈仓
- 明修栈道
- 围魏救赵
- 欲擒故纵
- 调虎离山
- 瞒天过海
- 反间之计
- 以逸待劳
- 趁火打劫
- 抛砖引玉
- 浑水摸鱼
- 金蝉脱壳
- 关门捉贼
- 远交近攻
- 隔岸观火
- 笑里藏刀
- 顺手牵羊
- 打草惊蛇
- 借尸还魂
- 树上开花
- 指桑骂槐
- 釜底抽薪
- 混淆视听
- 偷梁换柱
- 无中生有
- 上屋抽梯
- 欲盖弥彰
- 李代桃僵
- 苦肉之计
- 走为上计
- 虚张声势
- 瞒上欺下
- 阳奉阴违
- 明哲保身
- 借题发挥
- 移花接木
- 借风使船
- 假公济私
- 以退为进
- 明枪暗箭
- 装聋作哑
- 偷天换日
- 瞒心昧己
- 口是心非
- 两面三刀
- 出其不意
- 攻其不备
- 兵不厌诈
- 诡计多端
所有近义词释义
- 借刀杀人 :指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害人,表面上不露痕迹,实则达到自己的目的。
-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称要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用以迷惑对手的策略。
- 暗渡陈仓 :比喻表面上做一件事,暗地里却进行另一项计划,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 明修栈道 :指表面上做一些显而易见的举动,实则隐藏真正的意图,常与暗中行动配合。
- 围魏救赵 :指通过攻击敌方要害,迫使其回援,从而间接解救己方的困境。
- 欲擒故纵 :指故意先放开敌人,制造宽松假象,然后再将其擒获的计策。
-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谋引开强敌,削弱其防守力量,以便达到自己的目标。
- 瞒天过海 :指用欺骗手段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进行计划,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 反间之计 :指利用敌方的间谍或内部矛盾,制造混乱,从而削弱敌方的策略。
- 以逸待劳 :指保存实力,等待敌人疲惫时再出击,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 趁火打劫 :指利用他人危难或混乱之际,获取自己的利益。
- 抛砖引玉 :指用小的诱饵或代价,引出更大的利益或结果。
- 浑水摸鱼 :比喻在混乱或不明朗的情况下,趁机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
- 金蝉脱壳 :指用替身或假象迷惑对手,暗中脱离或完成其他计划。
- 关门捉贼 :比喻切断敌方退路,制造有利条件,然后一举将其制服。
- 远交近攻 :指与远方的势力结盟,集中力量攻击近处的敌人,逐步扩大势力。
- 隔岸观火 :比喻在他人争斗或危难时,置身事外,等待有利时机再行动。
- 笑里藏刀 :指表面上和善友好,实则暗藏杀机或不良意图。
- 顺手牵羊 :比喻趁着混乱或他人不备,轻易获取利益或达成目标。
- 打草惊蛇 :指故意做出某些举动,试探或惊动对方,观察其反应以制定下一步计划。
- 借尸还魂 :比喻利用已有的资源或形式,暗中实现自己的意图或目的。
- 树上开花 :指用虚假的繁荣或表象,迷惑他人,掩盖真实情况。
- 指桑骂槐 :比喻表面上针对某事物,实则暗指另一目标,用以隐藏真实意图。
- 釜底抽薪 :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削弱对方力量,使其无法继续对抗。
- 混淆视听 :指用虚假信息或举动迷惑他人,使其无法辨别真相。
- 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替换关键部分,改变事物的本质,达到自己的目的。
- 无中生有 :指凭空制造事端或借口,用以迷惑对方或制造有利条件。
- 上屋抽梯 :比喻引诱对方进入困境,然后切断其退路,迫使对方就范。
- 欲盖弥彰 :指想掩盖真相,反而使真相更加明显,可引申为用假象掩饰真实意图。
- 李代桃僵 :指用替代物承受损害,保护真正重要的目标,类似以假乱真之计。
- 苦肉之计 :指故意让自己受苦或受损,以博取对方信任,暗中实现更大目标。
- 走为上计 :指在不利情况下选择退避,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再行动。
- 虚张声势 :指用夸张的举动或言辞制造强大假象,迷惑或威慑对方。
- 瞒上欺下 :指用欺骗手段同时对付上下两方,暗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 阳奉阴违 :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却违背,用以隐藏真实目的。
- 明哲保身 :指在复杂局势中选择明智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避免直接冲突。
- 借题发挥 :指利用某个话题或借口,暗中表达或实现自己的真实意图。
- 移花接木 :比喻暗中调换事物,用假象迷惑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 借风使船 :指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巧妙达成自己的目标。
- 假公济私 :指表面上以公事为名,实则谋取个人利益,用以掩盖真实动机。
- 以退为进 :指表面上退让或后退,实则为下一步进攻或行动创造条件。
- 明枪暗箭 :指表面上光明正大,暗地里却使用阴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 装聋作哑 :指故意装作不知道或不关心,用以隐藏真实意图或避免直接冲突。
- 偷天换日 :比喻用高明的手段暗中改变局面或事实,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 瞒心昧己 :指隐藏真实想法,甚至欺骗自己,用以掩盖真实目的或动机。
- 口是心非 :指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不同,用以迷惑他人或隐藏真实意图。
- 两面三刀 :指对人虚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 出其不意 :指在对方毫无防备时采取行动,达到突然袭击或出奇制胜的效果。
- 攻其不备 :指趁对方没有防备时发动攻击,用以达到快速制胜的目的。
- 兵不厌诈 :指在斗争中使用欺骗手段是正当的,强调策略的重要性。
- 诡计多端 :指计谋非常多,常常用狡猾的手段迷惑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
假道伐虢的详细解释
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指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的历史事件。这个典故生动展现了古代军事外交中的谋略运用,通过表面正当的理由实现隐藏的真实目的。
从字面理解,假道伐虢中假是借用的意思,道指道路或途径,伐意为讨伐,虢则是当时的诸侯国名。晋国以借道为名取得虞国信任,最终在灭虢后顺势吞并虞国,形成一箭双雕的战略效果。
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常被用来形容以某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掩护,实际上却怀有其他目的的行为。无论是政治博弈还是商业竞争,类似假道伐虢的策略都体现了迂回达成目标的智慧,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警惕看似善意的背后可能存在的算计。
假道伐虢的出处
- 左丘明《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信,勿与之道。虞公不听,遂以兵授晋,晋灭虢,归而灭虞,此所谓假道伐虢之计也。
- 司马迁《史记》:晋献公欲伐虢,恐虞公不许,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虞公贪而许之,晋遂灭虢,此即假道伐虢之谋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献公将伐虢,假道于虞,虞公许之,宫之奇谏而不听,晋果灭虢,归而灭虞,此假道伐虢之计,后世以为鉴也。
- 刘向《战国策》:晋欲伐虢,假道于虞,虞公不察其谋,许之,晋遂灭虢,复灭虞,此所谓假道伐虢,小国不可不慎也。
假道伐虢的例句
- 他在谈判中表面上寻求合作,实际上却是假道伐虢,最终夺取了对方的核心资源。
- 公司假装与小企业联盟,实则是假道伐虢,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吞并了市场份额。
- 历史上有些国家以援助为名,实则假道伐虢,暗中谋取他国的战略要地,真是阴险狡诈。
- 他在项目中假意寻求大家的意见,但实际上是假道伐虢,早已暗中安排好了一切,只等时机成熟便掌控全局。
- 这种表面上示好,背地里却谋取利益的做法,简直就是假道伐虢的现代版,让人防不胜防。
- 有些人以帮忙为借口接近你,实则是假道伐虢,目的只是为了获取你的信任,然后趁机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