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恶意的反义词(52个)

共找到 52 个恶意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善意([shàn yì]):指心怀好意,出于友善或正面的动机。
  2. 好意([hǎo yì]):表示对他人的友好态度或帮助的意愿。
  3. 诚意([chéng yì]):指真心实意,没有虚伪或不良动机。
  4. 美意([měi yì]):指美好的心意或良好的愿望。
  5. 仁意([rén yì]):指仁慈和善的心意,带有关怀他人的情感。
  6. 厚意([hòu yì]):指深厚的情谊和真诚的关怀。
  7. 盛意([shèng yì]):指隆重而真挚的心意,常用于表达感激。
  8. 真意([zhēn yì]):指真实而纯正的心意,没有任何虚伪成分。
  9. 雅意([yǎ yì]):指高雅而友善的心意,常用于文雅场合。
  10. 情意([qíng yì]):指充满感情的友好态度或关怀。
  11. 心意([xīn yì]):指内心的真诚想法或善意的表示。
  12. 诚心([chéng xīn]):指真诚的态度和发自内心的好意。
  13. 善心([shàn xīn]):指善良的本心,愿意为他人着想。
  14. 好心([hǎo xīn]):指出于善意的动机,愿意帮助他人。
  15. 仁心([rén xīn]):指仁慈的心地,充满对他人的关怀。
  16. 爱心([ài xīn]):指关怀和爱护他人的情感,常用于慈善或帮助行为。
  17. 热心([rè xīn]):指热情而真诚地关心或帮助他人的态度。
  18. 真心([zhēn xīn]):指发自内心的诚挚情感,没有任何虚假。
  19. 忠心([zhōng xīn]):指忠诚而真诚的心意,常用于对人或事的态度。
  20. 赤心([chì xīn]):指一片赤诚的心,没有任何不良企图。
  21. 善念([shàn niàn]):指善良的想法或正面的动机。
  22. 好念([hǎo niàn]):指美好的念头或对他人的正面想法。
  23. 美德([měi dé]):指高尚的品德和善良的行为准则。
  24. 仁德([rén dé]):指仁慈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5. 厚德([hòu dé]):指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善良的品性。
  26. 善举([shàn jǔ]):指出于好意而做出的有益行为或行动。
  27. 好感([hǎo gǎn]):指对他人的正面情感或友好的印象。
  28. 亲切([qīn qiè]):指态度和蔼、友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9. 和善([hé shàn]):指性情温和、态度友善,容易相处。
  30. 友善([yǒu shàn]):指对他人的友好和善的态度或行为。
  31. 温良([wēn liáng]):指性情温和而善良,给人以舒适感。
  32. 仁厚([rén hòu]):指为人仁慈宽厚,待人真诚友善。
  33. 敦厚([dūn hòu]):指性情忠厚老实,充满善意和真诚。
  34. 和蔼([hé ǎi]):指态度温和可亲,给人以亲近感。
  35. 慈祥([cí xiáng]):指面容或态度温和而充满关怀,常用于形容长者。
  36. 善良([shàn liáng]):指本性纯良,乐于助人,心地好。
  37. 纯良([chún liáng]):指性情纯朴善良,没有不良心思。
  38. 温顺([wēn shùn]):指性情温和顺从,不具攻击性或敌意。
  39. 友好([yǒu hǎo]):指对他人的友善态度或关系融洽。
  40. 和睦([hé mù]):指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充满善意。
  41. 真诚([zhēn chéng]):指态度或情感真实可信,没有虚伪。
  42. 坦诚([tǎn chéng]):指心胸开阔,态度真挚,毫无隐藏。
  43. 纯真([chún zhēn]):指心灵纯净真挚,没有任何不良动机。
  44. 正直([zhèng zhí]):指品行端正,处事公正,没有不良用心。
  45. 高尚([gāo shàng]):指品德或行为具有崇高的道德标准。
  46. 大度([dà dù]):指心胸宽广,待人宽容,不计较得失。
  47. 宽厚([kuān hòu]):指待人宽容仁厚,不苛责他人。
  48. 宽容([kuān róng]):指对他人过失或不同意见的包容态度。
  49. 慈善([cí shàn]):指乐于助人、关怀弱者的善良行为。
  50. 慷慨([kāng kǎi]):指乐于分享或帮助他人,态度大方。
  51. 无私([wú sī]):指不考虑个人得失,乐于为他人付出。
  52. 大公([dà gōng]):指公正无私,处事不偏不倚。

恶意的详细解释

恶意(è yì)指怀有不良居心或蓄意伤害他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往往表现为故意损害他人利益、破坏他人名誉或制造混乱等行为动机,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

 

从法律角度看,恶意常作为判定行为性质的关键要素。比如恶意诽谤、恶意欺诈等行为,因其主观故意性而需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与过失或疏忽不同,恶意强调行为者明知后果仍主动实施。

 

在道德层面,恶意被视为人性中阴暗面的体现。它可能源于嫉妒、仇恨或扭曲的优越感,常通过语言攻击、行为排挤等方式具象化。网络暴力便是恶意在虚拟空间的典型投射。

 

心理学研究发现,恶意往往与个体的挫折经历或心理创伤有关。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转化为对他人无差别的攻击倾向,这种转化过程通常伴随着认知偏差和同理心缺失。

恶意的出处

恶意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