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一见如故的造句(44个)

共有 44 个一见如故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两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2. 我们一见如故,毫无隔阂。
  3. 她和我一见如故,聊天很投机。
  4. 两位陌生人竟然一见如故,十分难得。
  5. 他们初次相识便感觉一见如故
  6. 新同事和我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7. 我们像久别重逢一样,一见如故
  8. 虽然素未谋面,但双方一见如故
  9. 两位同学初见,仿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10. 那次聚会,我们几个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朋友。
  11. 初见他时,就仿佛认识多年的朋友,那是一见如故的感觉。
  12. 她和我第一次见面,竟有种一见如故的亲切,大有相见恨晚的意味。
  13. 两人虽然刚认识,但彼此间竟有一见如故的熟悉感,仿佛老友重逢。
  14. 从第一次见到你开始,我们就一见如故,像多年的朋友一样自然。
  15. 那场活动上,我和她一见如故,很快就聊到天南地北,无话不谈。
  16. 朋友介绍认识的那位老师,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成了挚交。
  17. 初次结识的小伙伴们,大家气味相投,一见如故,交流毫无障碍。
  18. 旅行途中遇见的伙伴,我们彼此欣赏,一见如故,快乐地度过了一段时光。
  19. 第一次见到新同事,我们相处融洽,一见如故,让工作氛围更加轻松自然。
  20. 和你走进同一家咖啡馆,点了同样的饮品,聊了很久,果然一见如故,很有默契。
  21. 我们在志愿者活动中认识,虽然只见过一次,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一聊就停不下来。
  22. 那天面试时,和同组的同学第一次见面,居然一见如故,分享了很多学习经验。
  23. 两家长期合作的伙伴,负责人虽然从未谋面,却在会议上一见如故,合作极为顺利。
  24. 初到异地求学,在教室里遇见了你,彼此一见如故,从此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25. 刚到公司参加培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你,我们一见如故,共同开始了新的职业旅程。
  26. 在书展上偶遇一位作者,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关于文学的话题聊个不停。
  27. 结识多年网络好友,终于见面那天,一见如故,仿佛相识已久,没有一丝陌生感。
  28. 外出旅行,途中偶遇一位热情的朋友,我们彼此欣赏,一见如故,成为旅途中的搭档。
  29.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和志愿者们一见如故,短时间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保持联系。
  30. 和你初次相识是在一次聚会,那时彼此毫无熟悉,却竟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觉时间流逝。
  31. 第一次组队比赛,和队友初次见面,却意外一见如故,团队合作十分默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32. 毕业多年的校友重聚,大家虽然久未谋面,但彼此之间却一见如故,说起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33. 在公司年会上,新老同事初次结缘,大家很快一见如故,共话理想,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34. 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与同事们互不相识,却能在短短几天内一见如故,成为彼此信任的好伙伴。
  35. 在一场音乐会上,我们萍水相逢,本以为就此一别,没想到彼此竟能一见如故,从此成为知音。
  36. 漂泊异乡多年,偶遇一位同乡,两人一见如故,乡音相传,顿感温暖,迅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37. 走进新的朋友圈,原本担心难以融入,但没想到大家都很友善,大家很快一见如故,彼此照应。
  38. 异地求学初来乍到,遇见一个家乡的朋友,两人因共同话题很快一见如故,互相关心,度过许多难忘时光。
  39. 那次会议上,我和同事初次合作,本以为会有生疏感,没想到大家却十分投缘,一见如故,分工顺畅。
  40. 刚搬到新小区,本以为适应需要时间,没想到邻居都十分友好,我们几家人很快一见如故,互帮互助。
  41. 语言角的活动上,大家初次见面,但很快融为一体,一见如故,一起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共同进步。
  42. 公司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全组成员从未见过,短短一天里,大家一见如故,团结协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43. 申请志愿者项目时,和组员从陌生到熟悉,大家在短时间内一见如故,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44. 两人在书法展览上偶然邂逅,通过短暂交谈,两人一见如故,因共同的兴趣,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见如故的详细解释

一见如故(yí jiàn rú gù)形容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投缘。这个成语生动描绘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奇妙的默契感,仿佛前世就相识一般自然亲切。

 

这个词语由一见和如故两部分组成。一见表示初次见面,如故则指像老朋友一样。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社交体验,暗示着超越时间的熟悉感。

 

生活中遇到一见如故的人往往能迅速建立深厚友谊。这种关系不需要漫长的磨合期,双方在言谈举止间就能感受到难得的默契。有时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有时是相似的人生经历,让两个陌生人瞬间拉近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一见如故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它反映了人际交往中那种难以言喻的化学反应,是情感共鸣的直观体现。

一见如故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