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不胜枚举的反义词(40个)

共找到 40 个不胜枚举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屈指可数([qū zhǐ kě shù]):形容数量非常少,可以用手指头数出来,常用来表示稀少或有限的情况。
  2. 寥寥无几([liáo liáo wú jǐ]):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用于强调事物或人的稀缺。
  3.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事物或人才,就像凤凰的羽毛和麒麟的角一样罕见。
  4. 少之又少([shǎo zhī yòu shǎo]):形容数量极度稀少,已经少到不能再少的地步。
  5. 寥若晨星([liáo ruò chén xīng]):形容数量稀少,就像早晨的星星一样稀疏,常用于形容珍贵或稀有的事物。
  6. 微乎其微([wēi hū qí wēi]):形容数量或程度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7.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比喻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就像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那样少。
  8.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比喻非常渺小,就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形容数量或影响微不足道。
  9.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比喻力量或数量微小,无法解决问题,就像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柴火的火一样。
  10.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比喻事物稀少或不完整,就像龙身上的一片鳞或半个爪子,常用于形容零星或片面的事物。
  11. 聊胜于无([liáo shèng yú wú]):形容数量虽少,但总比没有好,用于表示微薄或有限的情况。
  12. 稀稀落落([xī xī luò luò]):形容数量少且分布稀疏,常用于形容人群或事物分布不密集。
  13. 三三两两([sān sān liǎng liǎng]):形容数量少,人或物零散分布,常用于描述稀疏的场景。
  14. 星星点点([xīng xīng diǎn diǎn]):形容数量少且分布零散,就像星星点缀在夜空,常用于描述稀疏的事物。
  15. 零零星星([líng líng xīng xīng]):形容数量极少且分散,常用于描述事物稀疏或不集中。
  16. 寥寥可数([liáo liáo kě shù]):形容数量很少,可以轻易数清楚,常用于强调稀少的情况。
  17. 屈指一算([qū zhǐ yī suàn]):形容数量少到可以用手指计算出来,常用于表示有限或稀少。
  18.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形容数量或价值极小,不值得一提,常用于表示轻微或不重要。
  19. 区区之数([qū qū zhī shù]):形容数量非常少,微不足道,常用于谦虚或轻视的语气。
  20. 少得不值([shǎo dé bù zhí]):形容数量少到不值得一提,常用于表示稀缺或不足。
  21. 少见多怪([shǎo jiàn duō guài]):虽然主要是形容见识少,但也隐含数量稀少的意思,指见到的东西不多。
  22. 一星半点([yī xīng bàn diǎn]):形容数量极少,就像一颗星或半个点,常用于表示微小或稀疏。
  23. 一丁点儿([yī dīng diǎn ér]):形容数量极少,几乎可以忽略,常用于口语中表示微小。
  24. 寥寥几笔([liáo liáo jǐ bǐ]):形容数量少,常用在描述文字或绘画上,表示内容简略或稀少。
  25. 零零散散([líng líng sǎn sǎn]):形容数量少且不集中,常用于描述事物分布稀疏的情况。
  26. 稀稀疏疏([xī xī shū shū]):形容数量少且分布不密集,常用于描述人群或植物等稀疏的场景。
  27.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虽然主要是形容了解不深,但也隐含数量少的意思,指掌握的内容有限。
  28. 半斤八两([bàn jīn bā liǎng]):形容数量或程度相差不多,但也隐含数量有限的意思,常用于比较。
  29. 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形容范围或数量极小,就像一个角落那么大,常用于表示局限或稀少。
  30. 一孔之见([yī kǒng zhī jiàn]):形容见识或数量有限,就像通过一个小孔看到的景象,常用于自谦或批评。
  31. 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形容了解或数量极少,仅知道一点点,常用于谦虚的表达。
  32. 有限无多([yǒu xiàn wú duō]):形容数量不多,受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常用于表示稀少或不足。
  33. 片言只语([piàn yán zhī yǔ]):形容数量少,仅有只言片语,常用于描述语言或信息的不完整。
  34. 一己之私([yī jǐ zhī sī]):虽然主要是形容私心,但也隐含范围或数量小的意思,仅限于个人。
  35. 一得之见([yī dé zhī jiàn]):形容见解或数量少,仅有一点心得体会,常用于自谦的表达。
  36. 一技之长([yī jì zhī cháng]):形容技能或数量少,仅有一项特长,常用于表示有限的能力。
  37. 稀少([xī shǎo]):形容数量不多,较为罕见,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缺乏。
  38. 有限([yǒu xiàn]):形容数量或范围有界限,不多,常用于表示受限制的情况。
  39. 贫乏([pín fá]):形容数量少或资源不足,常用于描述物质或精神的缺乏。
  40. 短缺([duǎn quē]):形容数量不足,供应不上需求,常用于描述物资或资源的稀缺。

不胜枚举的详细解释

不胜枚举(bù shèng méi jǔ)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数量极多,无法一一列举出来。这个词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内涵。

 

从字面上看,不胜枚举中的不胜表示不能承担或无法完成,枚举则指一个一个地列举。因此,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物数量太多,以至于无法全部列举出来的意思。在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事例、现象或事物的繁多。

 

在实际应用中,不胜枚举常常出现在描述大量事实或例证的场合。比如在论述某个观点时,可以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以此来说明论据充分。这个成语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能够生动地传达出数量庞大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不胜枚举通常用于肯定句中,表示数量多到无法计算。它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但并不影响其作为常用成语的地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可以灵活运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表达方式。

不胜枚举的出处

不胜枚举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