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隐瞒的反义词(40个)

共找到 40 个隐瞒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坦白([tǎn bái]):指毫不掩饰地承认或说出真实情况,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事实时的诚实态度。
  2. 坦诚([tǎn chéng]):表示真诚而直率,不隐藏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常用于交流中的真实表达。
  3. 公开([gōng kāi]):指将信息或事实完全展示给大众,不加任何遮掩,通常用于事务的透明处理。
  4. 披露([pī lù]):指将不为人知的事情公之于众,常用于新闻或调查结果的公布。
  5. 表露([biǎo lù]):指通过言行将内心想法或情感展现出来,不加以掩饰。
  6. 显露([xiǎn lù]):指将隐藏的事物或真相显现出来,通常带有主动揭示的含义。
  7. 揭露([jiē lù]):指将不为人知的真相或内幕公之于众,常用于曝光不良行为或事实。
  8. 直言([zhí yán]):指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或事实,不拐弯抹角,常体现一种坦率的态度。
  9. 明说([míng shuō]):指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不含糊其辞,常用于沟通中的直截了当。
  10. 告知([gào zhī]):指将信息或情况明确告诉他人,通常带有主动分享的含义。
  11. 宣布([xuān bù]):指正式对外发布信息或决定,常用于官方或公开场合。
  12. 声明([shēng míng]):指公开表达立场或事实,通常以正式的方式向外界说明情况。
  13. 发布([fā bù]):指将消息或内容公之于众,常用于信息传播的场景。
  14. 示众([shì zhòng]):指将某事或某物公开给大众看,常带有展示或警示的意味。
  15. 暴露([bào lù]):指将隐藏的事情或真相显现出来,有时带有被动或意外的含义。
  16. 道出([dào chū]):指将内心想法或事实说出来,通常带有真诚或坦率的意味。
  17. 供认([gòng rèn]):指承认自己的行为或事实,常用于法律或审讯的场景中。
  18. 招供([zhāo gòng]):指在压力或审问下承认事实或真相,常用于描述被迫坦白的情形。
  19. 吐露([tǔ lù]):指将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情感表达出来,常带有倾诉的意味。
  20. 陈述([chén shù]):指有条理地叙述事实或情况,通常用于正式场合的说明。
  21. 说明([shuō míng]):指清楚地解释或交代某事,常用于消除误解或提供信息。
  22. 阐明([chǎn míng]):指详细而清楚地说明某事或观点,常用于学术或正式讨论。
  23. 坦荡([tǎn dàng]):指为人光明磊落,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行为,形容心胸开阔。
  24. 直白([zhí bái]):指说话或表达方式直接明了,不绕弯子,常体现一种直爽的性格。
  25. 明示([míng shì]):指明确地表示或展示某事,通常用于正式或清晰的表达。
  26. 透漏([tòu lòu]):指将不为人知的信息或内情透露出来,有时带有无意或主动的含义。
  27. 揭发([jiē fā]):指将不良行为或真相公之于众,常用于指出问题或错误。
  28. 揭穿([jiē chuān]):指将虚假或伪装的事实拆穿,常用于戳破谎言或假象。
  29. 抖出([dǒu chū]):指将隐藏的事情或秘密说出来,常带有随意或主动的意味。
  30. 亮出([liàng chū]):指将自己的想法、立场或事实公开表现出来,常用于展示态度。
  31. 说出([shuō chū]):指将想法或事实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常带有主动或坦诚的意味。
  32. 讲明([jiǎng míng]):指清楚地说明或阐述某事,常用于沟通中消除歧义。
  33. 点明([diǎn míng]):指明确指出或说明某事,常用于提醒或强调某个重点。
  34. 言明([yán míng]):指通过言语清楚地表达或说明某事,通常用于正式或直接的交流。
  35. 自白([zì bái]):指自己主动交代或承认某事,常用于描述个人的诚实行为。
  36. 交待([jiāo dài]):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或真相清楚地说明,常用于责任或事实的说明。
  37. 承认([chéng rèn]):指对事实或错误表示接受或确认,通常体现一种坦率的态度。
  38. 公布([gōng bù]):指将信息或结果正式对外宣布,常用于官方或公共场合。
  39. 坦露([tǎn lù]):指将内心情感或事实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常带有真诚的意味。
  40. 直抒([zhí shū]):指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不加掩饰,常用于文学或情感表达。

隐瞒的详细解释

隐瞒(yǐn mán)指故意不让人知道真实情况,将事实或信息隐藏起来不让外界知晓。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主观故意性,当事人明知真相却选择不透露,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在日常交往中,隐瞒可能表现为对某些关键信息的保留或修饰。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可能隐瞒自己的过往经历;在职场上,员工可能隐瞒工作中的失误。这种行为的动机复杂多样,有时是善意的,有时则带有欺骗性质。

 

从法律角度看,隐瞒重要事实可能构成欺诈。比如在签订合同时,一方故意隐瞒标的物的瑕疵;在保险理赔时,投保人隐瞒既往病史。这类行为一旦被发现,往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隐瞒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长期隐瞒秘密的人,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适度的坦诚反而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隐瞒的出处

隐瞒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