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杀鸡儆猴的近义词(42个)

共找到 42 个杀鸡儆猴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惩一儆百([chéng yī jǐng bǎi]):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戒许多人,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2.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用惩罚或警示某个人的方式,让其他人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 敲山震虎([qiāo shān zhèn hǔ]):通过敲打山来震慑老虎,比喻用间接的方式警告或威慑某些人。
  4. 杀一儆百([shā yī jǐng bǎi]):通过严惩一个人来警示众多人,以达到整肃纪律的效果。
  5.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通过惩罚前面的过错来警戒后面的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 杀猴儆鸡([shā hóu jǐng jī]):用惩罚某一方来警告另一方,类似于以点带面的警示作用。
  7. 以一儆百([yǐ yī jǐng bǎi]):用一个人的事例来警戒许多人,强调以少示多的效果。
  8. 警前毖后([jǐng qián bì hòu]):通过前面的教训来警示后面的人,避免重蹈覆辙。
  9. 严惩不贷([yán chéng bù dài]):对犯错者严厉处罚,绝不宽容,用以起到震慑作用。
  10. 借刀杀人([jiè dāo shā rén]):表面上借用他人之力除掉目标,实则暗中起到警告他人的作用。
  11. 杀鸡吓猴([shā jī xià hóu]):通过惩罚较弱的一方来震慑较强的一方,起到间接警示的效果。
  12. 以儆将来([yǐ jǐng jiāng lái]):用当前的处罚或教训来警示未来可能犯错的人。
  13. 杀鸡示众([shā jī shì zhòng]):通过公开处罚某人来警示大众,强调公开震慑的效果。
  14. 杀一警百([shā yī jǐng bǎi]):用一个人的惩罚来警醒许多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5. 敲警钟鼓([qiāo jǐng zhōng gǔ]):通过敲响警钟或鼓声来提醒和警示众人,防止错误发生。
  16. 以儆后效([yǐ jǐng hòu xiào]):用当前的处罚来警示后人,起到长期的警戒作用。
  17. 警钟长鸣([jǐng zhōng cháng míng]):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通过持续的提醒来防止问题出现。
  18. 惩恶扬善([chéng è yáng shàn]):惩罚坏人,表彰好人,通过对比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19. 以儆效法([yǐ jǐng xiào fǎ]):用某个事例来警示他人,让大家效法正确的行为。
  20.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比喻急于求成而毁掉根本,有时也用于形容用极端的手段来警告他人。
  21. 杀一儆众([shā yī jǐng zhòng]):通过处罚一个人来警示大家,强调集体的警戒效果。
  22. 儆尤惩恶([jǐng yóu chéng è]):通过警示和惩罚坏人来达到教育和震慑的目的。
  23. 以儆群丑([yǐ jǐng qún chǒu]):用处罚来警示一群不良之人,防止他们继续作恶。
  24. 儆恶惩奸([jǐng è chéng jiān]):通过警示和惩罚来打击恶人和奸诈之徒,维护秩序。
  25. 杀鸡儆众([shā jī jǐng zhòng]):用小范围的处罚来警示大范围的人群,起到震慑效果。
  26. 以儆不法([yǐ jǐng bù fǎ]):通过处罚来警示那些不守法纪的人,维护规则。
  27. 儆效惩前([jǐng xiào chéng qián]):用前面的处罚来警示后人,起到效法和警戒的作用。
  28. 惩一警众([chéng yī jǐng zhòng]):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大家,强调以少示多的效果。
  29. 儆前惩后([jǐng qián chéng hòu]):通过前面的警示和后面的惩罚来达到整体的警戒效果。
  30. 以儆效众([yǐ jǐng xiào zhòng]):用一个事例来警示大众,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
  31. 敲打震慑([qiāo dǎ zhèn shè]):通过敲打或警告来震慑他人,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32. 儆众惩一([jǐng zhòng chéng yī]):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示大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3. 儆戒惩处([jǐng jiè chéng chǔ]):通过警示和处罚来达到教育和震慑的目的。
  34. 以儆效惩([yǐ jǐng xiào chéng]):用警示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来教育和震慑他人。
  35. 儆惩并举([jǐng chéng bìng jǔ]):警示和惩罚同时进行,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和震慑效果。
  36. 儆惩结合([jǐng chéng jié hé]):将警示和惩罚结合起来,用以维护秩序和纪律。
  37. 儆惩同施([jǐng chéng tóng shī]):警示和惩罚同时实施,以达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
  38. 敲山儆虎([qiāo shān jǐng hǔ]):通过敲打山来警示老虎,比喻用间接手段警告某些人。
  39. 儆效并重([jǐng xiào bìng zhòng]):警示和效果并重,通过处罚达到教育和震慑的目的。
  40. 儆惩并重([jǐng chéng bìng zhòng]):警示和惩罚同样重要,用以维护整体的秩序和纪律。
  41. 儆前毖后([jǐng qián bì hòu]):通过前面的警示来防止后面的错误,强调防患于未然。
  42. 儆惩并用([jǐng chéng bìng yòng]):警示和惩罚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和震慑效果。

杀鸡儆猴的详细解释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杀掉一只鸡来警告猴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警示手段,即通过惩罚一个相对弱小的对象,来震慑更强大或更重要的群体。

 

在实际应用中,杀鸡儆猴往往用于管理或统治策略。当管理者需要维护秩序或树立权威时,可能会选择惩罚一个次要的违规者,以此向其他人传递严厉的信号。这种做法既能达到震慑效果,又避免了直接对抗更强大的个体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心理学角度看,杀鸡儆猴利用了人类的恐惧心理和从众心理。目睹他人受到惩罚,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从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策略在古代军事、政治领域尤为常见,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时也能看到类似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杀鸡儆猴虽然能快速见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负面效果。过度依赖惩罚性手段容易造成团队士气低落,甚至引发反弹。明智的管理者会平衡使用奖惩措施,而不是单纯依靠威慑来维持秩序。

杀鸡儆猴的出处

杀鸡儆猴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