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心服的反义词(25个)
共找到 25 个口服心服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 口是心非
- 言不由衷
- 阳奉阴违
- 口蜜腹剑
- 两面三刀
- 表里不一
- 虚情假意
- 口不应心
- 言行不一
- 心口不一
- 当面一套
- 背后一套
- 假意顺从
- 表面顺从
- 口头应付
- 敷衍了事
- 言不由心
- 虚与委蛇
- 口头赞同
- 表面附和
- 假装顺从
- 口头敷衍
- 言辞虚伪
- 心不甘情不愿
- 违心之论
所有近义词释义
- 口是心非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一致,表面上赞同,内心却不认同。
- 言不由衷 :说的话并非出自真心,表面上附和,内心并不赞同。
- 阳奉阴违 :表面上服从或遵从,暗地里却违背或反对。
- 口蜜腹剑 :嘴上甜言蜜语,内心却藏着恶意或阴谋。
- 两面三刀 :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对人虚伪狡诈,暗中使坏。
- 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心不一致,言行不统一。
- 虚情假意 :表面上装出热情或真诚,实则没有真心。
- 口不应心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并不一致,缺乏真诚。
- 言行不一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缺乏诚信或真实态度。
- 心口不一 :内心想法与口头表达不一致,表面一套,内心另一套。
- 当面一套 :当面表现得友好或顺从,背后却有不同态度。
- 背后一套 :表面上顺从或同意,私下里却有相反的行为或想法。
- 假意顺从 :表面上装作顺从或同意,实则内心并不接受。
- 表面顺从 :外表上表现出服从,内心却并不真正认同。
- 口头应付 :嘴上随便答应或附和,实际并不打算认真执行。
- 敷衍了事 :表面上应付过去,缺乏真心或认真态度。
- 言不由心 :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缺乏真诚或真实情感。
- 虚与委蛇 :表面上敷衍应付,内心并不真心对待。
- 口头赞同 :仅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内心并不真正认可。
- 表面附和 :外表上随声附和,内心却有不同意见。
- 假装顺从 :装出服从的样子,实则内心并不愿意。
- 口头敷衍 :用言语随便应付,缺乏真心或实际行动。
- 言辞虚伪 :说话虚伪不真诚,表面一套,内心另一套。
- 心不甘情不愿 :内心并不情愿,表面上却不得不做出顺从的样子。
- 违心之论 :说出违背自己真实想法的话,缺乏真诚。
口服心服的详细解释
口服心服(kǒu fú xīn f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不仅嘴上表示服从,内心也真正认同和接受。这个词语强调的是表里如一的信服状态,既有言语上的认可,又有思想上的认同。
在实际使用中,口服心服往往用来描述对他人的观点、决定或权威的全面认可。比如在团队讨论中,当某个方案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就可以说成员们对这个方案口服心服。这比单纯的口头服从更有说服力。
这个成语也常出现在教育或管理场景中。优秀的领导者或老师,往往能让下属或学生口服心服,而不是被迫服从。这种状态下,人们的行动会更加积极主动,效果也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心服与口服心不服是相对的。后者指表面顺从但内心不服,往往会导致阳奉阴违的情况。而口服心服则代表真正的认同和接纳。
口服心服的出处
- 司马光《资治通鉴》:臣观其在事,忠勤恳至,事上小心,御下有礼,足以使人口服心服,无复异辞矣。
- 张廷玉《明史》:公论既定,群情帖然,皆谓此举足以令贪墨者寒心,而廉洁者口服心服,实为国家之福也。
- 班固《汉书》:其言辞恳切,义正词严,使听者无不口服心服,虽有异议者,亦不敢复言矣。
- 范晔《后汉书》:君处事公允,赏罚分明,上下皆口服心服,无有怨言,此真治世之良臣也。
- 刘昫《旧唐书》:太宗明断,恩威并施,群臣无不口服心服,咸称圣明,此盛世之基也。
口服心服的例句
- 他在辩论中凭借严密的逻辑和充分的证据,让对手口服心服,毫无反驳之力。
- 老师耐心地讲解了复杂的数学问题,最终让全班同学都口服心服,对他的教学能力赞不绝口。
- 经过多次试验和数据对比,团队成员对这个方案的设计理念感到口服心服,一致通过了实施计划。
-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让那些曾经质疑她的人也不得不口服心服。
-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无可挑剔,连最苛刻的评委都对他的才华口服心服,纷纷给予高分。
-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协商,他终于用真诚和智慧让对方口服心服,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意向。